读《复活》有感
英语0902 5101090221 姚艳婷
写于19世纪末的长篇小说《复活》,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一峰”。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弘气魄和明亮的诗意,也没有《》的波澜和不安的骚动。《复活》是托尔斯泰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复活》完全体现了一位诗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无畏的大气!
《复活》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他任何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魂与肉体”之间的痛苦挣扎。
“复活”原意是指生命在死亡后再复生的意思,它也是很多宗教的中心思想。《复活》这本书中的“复活”指的是精神上的拯救。通过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小说的男主人公是上流社会的聂赫留朵夫,早先他只是一个善良的贵族青年,过着属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生活,对玛丝洛娃也只是单纯的喜爱。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认可他,反而觉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渐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经过三年的军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决定做“一个跟大家一样的人”。这使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利益主义者”,迷恋酒色,享乐成癖。他把女人当作玩乐的工具,于是便在回来后诱奸了那个曾经单纯可爱的玛丝洛娃。多年后,他是一位有名望的法庭陪审员,在审理一件杀人案中,在法庭上见到一位被指控为“杀人犯”的女子,而这个女子正是曾经被他侮辱和践踏过后,又糟蹋她抛弃她最终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他的内心受到巨大的冲击,开始忏悔自己,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错误。他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由于玛丝洛娃被陷害,聂赫留朵夫为她申冤,奔走,上诉。在他赎罪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可是一切努力都没有得到回报。所以在最后判决后,聂赫留朵夫放弃了家庭和财产,单身随玛丝洛娃一起去了西伯利亚。这是聂赫留朵夫的良知,心灵以及人性的复活。另一方面,通过妓院老鸨在法庭上的供词,通过对在法庭上的法官、院长、律师以及那些冠冕堂皇的大人物的描写,说明这些大人物才是逼良为娼的罪人。同时这个冤案因证据不足,虽然一直上诉到皇上、大使,却被一一驳回,仍判玛丝洛娃流放到西伯利亚。当聂赫留朵夫表示愿意和玛丝洛娃结婚时,被她拒绝了,原因是为了不损害他的前程。后来她在流放中与一位革命者建立了爱情。这是她生命,心灵的复活,同样也是整个俄国社会的复活。
作为故事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她的遭遇和不幸让人怜悯,更加让我们对俄国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屑和痛恨。玛丝洛娃是一个农民的女儿,母亲在女地主索菲亚姐妹的牛场上工作,父亲是流浪的吉卜赛人。她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女地主看她长得清秀,便把她收养下来。因此,她过着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她做女工、收拾房间、还洗些不费力的东西、有时读书给女主人听。16岁时爱上了女主人的侄儿聂赫留朵夫。那时,他是一个大学生,到姑姑家来度暑假。两年后,去服兵役,因顺路经过姑姑家,索性就住了4天。在一个
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