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据此回答(1)~(2)题。
(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
、保持水土 、净化空气
(2)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水分蒸发
,垦荒种粮 ,发展旅游业
2、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读图回答问题。
(1)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下列选项中与表中所示现象发生无关的是( )
总面积/km2
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数/个
20世纪50年代
83 400
2 848
20世纪80年代
70 988
2 305
减少数量
12 412
543
A. 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 ,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用地规模扩大
(2)图中P地以种植业为主,且建立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此举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3)目前,P地已停止开垦荒地,具体有哪些措施恢复该地环境?
3、据新华社2011年8月12日报道,下图中甲地大片湿地被偷开垦成为耕地,转租暴利惊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价格的上涨,使土地收益增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区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乙处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3)甲处湿地开垦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提出对湿地合理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4、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1~3题。
(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水浅 ,水质好
,能见度好
(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3).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5、地壳运动使洞庭湖区域发生断裂、盆地扩大,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流入湖盆,形成湖泊群。公元450~524年,荆江太平、调弦(1958年已封堵)两口溃堤,长江水进入洞庭湖平原,湖泊扩大到五百里。唐宋时期,随着荆江北岸“云梦泽”的消亡,成为汪洋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湖。1852年起,随着藕池、松滋两口的出现,荆江四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分流局面形成。
(1).有关洞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练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