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笔下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2、学全过程的交代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司马迁通过几件事刻画一个人物形象的写法。
4、学习司马迁通过一个故事展现两个或更多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学全过程的交代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司马迁通过几件事刻画一个人物形象的写法。
3、分析项羽性格。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课前活动:充分预习
(一)概括介绍: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查阅工具书,初步疏通文章,将不理解的字、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预习检测
一、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音和义。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音:lù 义:杀)
(2)力能扛鼎(音:gāng 义:举起)
(3)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音:dàn 义:敬畏)
(4)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音:zhuì 义:害怕)
(5)田父绐日(音:dài 义: 欺骗)
(6)项王自度不得脱(音:duó 义:估计)
(7)斩将,刈旗(音:yì 义:斩断、砍倒)
(8)乌江亭长舣船待(音:yǐ 义:使船靠岸)
(9)羽岂其苗裔邪(音:yì 义: 后代)
二、解释划线的字,并找出词类活用现象。
1、梁以此奇籍。
2、不肯竟学。
3、无不膝行而前。
4、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辟易数里。
5、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6、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7、项王欲东渡乌江
8、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三、翻译句子
1、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彼可取而代也。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4、虞兮虞系奈若何
项羽本纪教师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