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质疑.doc欧文“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质疑
欧文作为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主要人物,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其较高的评价。“我们说的是合作运动,特别是少数勇敢的‘手’独立创办起来的合作工厂。对这些伟大的社会试验的意义,不论给予多么高的评估价,都是不会过分的。……在英国,合作制的种子是由罗伯特·欧文播下的;大陆上工人进行的试验,实质上是从那些并非由谁发明,而是在1848年大声宣布的理论中得出的实际结论。”恩格斯也指出:“当时(指19世纪上半叶,注)英国的有利于工人的一切社会运动、一切实际成就,都是同欧文的名字联在一起的。”列宁也认为是“真正的文化英雄”。但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符号使欧文全部思想和实践蒙上了一层虚幻的色彩,欧文的“整个学说是一种空想。好像是一面用真理和虚玄的线织成的网。”
实际上空想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括了从15世纪到19世纪、从托马斯·莫尔一直到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这些以财产公有为特征的未来社会的预言家们。总体说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内部矛盾的最早揭露者,也是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制度的最早探索者,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揭露和探索只是以理性、道德和情感为基础和尺度。而不是以资本主义的矛盾揭示为根据,所以是空想的。即“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所以)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乌托邦的,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二、欧文思想的“空想性”质疑
空想,于英文 Utopia,它由“u”和“topia”两部分组成的,“u”来自希腊文“ou”,表示普遍否定,“topia”来自希腊文的“topos”,意思是地方或地区,两部分合起来意指:不存在的地方,相当于英文里的“No-where”、“No-place”。同时,“u”也可以和希腊文中的“eu”联系起来,“eu”有好、完美的意思,于是“Utopia”也可以理解为“Eutopia”—完美的地方、理想国。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空想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凭空设想;二是不切实际的想法。“空想”在国人眼中就是一种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设想,是海市蜃楼。空想在一定意义上还与“实干”相对立,不仅是无法实现的,而且是停留口头上的空谈。
首先,我们看到,欧文以当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工厂主的利润来自于工人劳动,并且又成为进一步剥削工人的手段。这一结论,是很明确的。对当时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尤其是李嘉图思想的认同,构成了欧文的社会改革思想的基本思想前提。“必须对整个政治经济学有深刻的研究。一知半解的知识最能贻误实际的政治家。世界之所以治理得如此不良,主要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指导人们怎样最好地运用自己的全部才能,而直到现在这些才能结合起来主要只是妨害社会的改进。”欧文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般原则:“人类劳动或人类所运用的体力与脑力的结合是自然的价值标准。”这种劳动是类似于马力的平均劳动,它不仅生产劳动者自己的生活资料,还生产“剩余产品”, “一切财富都来自劳动和知识。对于劳动和知识,一般是按照所耗费的时间给酬的。因此,我们建议用时间作为价值标准或价值尺度。”尽管“财富目前是从低级阶层
欧文“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质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