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传播的非均衡性分析
【正文】
(周庆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摘要本文从文献传播的社会环境及政策角度,分析了文献在传播中呈现出的各种不均衡状态,传播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文献传播障碍的影响。指出重视对非均衡性研究,有助于缓解传播障碍,缩小传播差距,提高传播潜力,促进国家社会文化经济的均衡发展。
主题词文献传播均衡状态传播差距
* * *
文献传播活动受社会环境及政策的影响,在社会结构中呈现出不均衡状态。表现在文献出版、发行、存贮与人口的比例的不均衡,机构和活动开展面的不均衡,以及国际传播不均衡等诸多方面。
文献的增长并不能改变文献传播不均衡状态,这是因为文献的传播与利用与一个与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一些文盲比例高和偏远的地区,书籍报刊鞭长莫及,文献传播活动处于空白或半空白状态,传统的口语传播活动占据着主导地位。〔1萨默尔在第二十三届大会上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图书供应不充分的国家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也说:“全世界有一亿多学龄儿童无书可读。〔2 〕”目前世界上每几秒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走上传播的旅程。从图书的人均拥有数量上看,欧洲国家占有明显优势。据UNESCO的统计,就1985年图书而言,%,平均每100万人拥有553种书;%,平均每100 万人拥有67种书,北美均每100 万人拥有394种书;%,平均每100 万人拥有133种书;%,平均每100 万人拥有24种书〔3〕。世界文献占有量的不均衡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早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便指出:“有阅读能力的人类的一半控制着整个世界上读物的五分之四,而另一半仅仅拥有五分之一。我们同样应记住这一境况没有改变。”“一国人民精神食粮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当在他们自己的意识中补充制造出版,然而,在正在发展的整个世界上,对书籍的最低需要只能通过地方生产满足其中的50%”。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依赖发达国家为其提供文献,语言是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图书是英文文献,俄文和德文文献加在一起也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埃斯卡皮因此认为:“如果不能将一定数量的阅读资料,连同为了利用这些资料的必要手段和愿意得到这些资料的不可或缺的动机一起提供给居民,那就是在其中扫除了文盲人口也是毫无用处的。〔4〕由此可见,在提高教育的同时, 扩大文献生产与传播的规模,使文献传播不致出现空白地带,这不仅促进了文献的普及化,也使文盲比率不致因文献缺乏而回复上升趋势。
国家文献传播的不均衡还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文献传播落差。我国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文献传播格局相差十分悬殊,导致文献资源空间分布因受环境制约,出现不均衡的格局。
以“七·五”期间经济计划划分的三个经济带的比较为例,我们看到,文献资源布局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上是有差距的,东部经济带无论是经济产值,人口素质以及文献资源方面均大大高于西部经济带。参见表1。〔5〕
类别人口总产值大学以上公共、高校
数量文化人数图书馆
地带(万人
文献传播非均衡性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