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防撞钢梁.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减配的托辞?用另类实验探讨防撞梁重要性
2011-03-04 00:00:00 来源: 网易汽车跟贴 127 条手机看新闻
网友中一直对汽车的“防撞梁”的话题讨论颇为激烈,正如不同的厂商解释内容一样极端对立,各执一词,孰是孰非难以判别。是吸能也好,是减配也罢,钢管总比泡沫看上去给力,可是“防撞梁”究竟何用?美国人做了一个另类的实验……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3月3日报道美国的几大交通安全组织日前发表了最新碰撞测试分析报告,报告结果表明卡车的后防撞梁即使是在低速碰撞下,也会失效,造成致命的事故。当然在同卡车的碰撞当中,卡车防撞梁并不是保护卡车的,作用完全在于保护追尾车辆的乘员安全。但是提到“防撞梁”三个字可能会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笔者不由得联想起大家所关心的乘用车“防撞梁”问题。
卡车的后防撞梁主要是在被乘用车追尾事故中,减小后车伤亡的保护性措施。根据2009年的统计,约有70%的追尾事故的死亡人数是追尾到卡车上的。与厚重的卡车大梁相比,卡车底部悬挂的防撞梁形同虚设。
符合安全标准的卡车后防撞梁
乘用车的前端结构是被设计成能够吸收巨大的碰撞能量,最大限度减小座舱的的冲击,但是在撞击卡车之时,却是毫无用处,只能奢望卡车的后防撞梁不会失效。研究机构通过分析1000件实际案例,来鉴定事故当中的卡车有无后防撞梁的后果差异。吃惊的发现,82%的车头撞入卡车底部的事故会造成人员死亡,最轻也是严重受伤。
为了准确得出实验数据,碰撞实验机构选择了三辆符合美国安全法规的半挂车,其中两辆还符合更注重强度和吸能的加拿大安全法规。实验车辆选用了一款市售的雪佛兰中级轿车。据悉这辆中级轿车已经通过了美国NHTSA的五星评级,只是这次实验并不是针对NCAP评级而来。
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是否存在某种结构或形式的防撞梁能够有效作用,同时也检验不同车速下的碰撞结果差异。
车顶掀开是此类碰撞的最大危险点,在三辆卡车的测试当中,车内的假人头部都或是与凹陷的车顶碰撞或是直接撞向卡车的车尾,其中一辆卡车的防撞梁在弯折变形之后,连固定的螺栓都被剪断。此时的碰撞车速是35mph(56km/h)。
车以时速56km/h撞向防撞梁最坚固的卡车,驾驶室完好。坚固的防撞梁保护了后车,有效防止其继续向卡车车底钻入的趋势,因此后车的驾驶舱保存完好。坚固的防撞梁同时能够使后车的吸能区域充分作用,吸收大部分的能量,在现实世界里,车内乘员安然无恙。
余下的50%和30%重叠率的碰撞试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尽相同。所以这样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货车的后防撞梁无论在高速还是低速碰撞中,对追尾车辆的保护都是极为有限的,但是一个安全系数高的坚固的防撞梁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
由此,我们不禁联想到了乘用车领域,在后保险杠内部设置金属防撞梁的车型与那些没有设置金属防撞梁的车型,在类似的被追尾事故中,能否很好的保护自己以及后车的车内乘员的安全。我想有无防撞梁对于碰撞安全的影响乃至碰撞结果的影响,也许无需多少实验,各位网友朋友心目中自会有不同的倾向。
诚然厂商可以用轻质、省油、不同的吸能设计理论等来搪塞,但是他们都回避不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坚固的总是好的。我能理解大变形吸能理论,这是一个从物理学无懈可击的命题,然而在文中所述的类似情况中,这样的大变形换来的却是防护体系的极限被突破甚至被绕过,正如卡车大梁可以直接越过车头的吸能区域而直接插入驾驶室那样危险。
在这类问题上,我更愿意站在公平的基础上去说,坚固的结构会更多转嫁冲击能量,但是换来的是更大程度上车体外形结构的保存,有结构空间在就有安全系数在,总比结构溃缩到极限更容易被人们感情上所接受吧。

防撞钢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