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琴、听琴与赏琴
古琴知识讲座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
赵家珍
正名:琴——古琴
【琴】字本来特指一种乐器,后来
成了所有乐曲的通称。
【古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称法。
其他名称:瑶琴、七弦琴、丝桐
古琴的重要地位
琴棋书画
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
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夔典乐,和神人
古琴的传说
古琴的重要地位
孔子与琴:素养极高的音乐家
曲中见文王
龟山操、兰操、思贤操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古琴的重要地位
民族文化的象征和载体
“天地之和者莫如乐;畅乐之趣者莫如琴。八音以丝为君;丝以琴为君。众乐之中琴德甚优……众乐皆为琴之臣妾”
——《宋史·乐志》
“古乐之行于人者独琴未废,有志于乐者,舍琴何现?”
——宋代朱伯厚《琴史》
古琴与士人
“士无故不撤琴瑟”
——《礼记》
琴瑟是“士”阶层所配属的乐器
文人的标志: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
陶渊明的无弦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铭》
古琴与乐教
中国的礼乐文化传统:诗、乐、舞一体
“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合同,礼别异
“礼节民心,乐和民性,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礼记乐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古琴与乐教
“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
“琴者,禁也,所以禁止邪淫,正人心也”——《白虎通义》
中正平和的要求: 郑声淫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
“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蔡邕《琴操》
蔡元培:以审美替代宗教
古琴与审美
道家思想与审美趣味
五音令人耳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人籁、地籁、天籁
虚静淡雅
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古琴介绍(Tony)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