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
总感觉冷、头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并发烧、我感冒了吗?
cesspool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当我们感觉冷、发烧时第一反应是感冒了,使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一些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病,例如伤寒与副伤寒就是一类。
那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呢?
伤寒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根据不同的副伤寒杆菌可将副伤寒分为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它们一般只能感染人类,仅偶而感染动物。其传染源均为病人和带菌者,可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发生爆发流行,分布于我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在伤寒病人中,2岁以下的婴幼儿较少,6~12岁较为多见,新生儿罕见,但母亲患病时,通过接触可传染给新生儿。
那它们是如何传播的呢?
伤寒杆菌喜湿耐寒,在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和牛奶中生存更好,冰冻可存活数月,在-20℃可长期存活。因此伤寒杆菌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如牛奶、酱肉、禽蛋及蔬菜等)、生活接触、苍蝇或蟑螂而传播。任何人都可能感染得病,但再次患病的可能性极小,能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伤寒杆菌经口入胃,如未被胃酸杀死,则进入小肠,经肠粘膜侵入集合淋巴管可在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再经门静脉或胸导管入血流,形成初期菌血症。如机体免疫力弱,细菌可扩散到骨髓,肝脾等组织大量繁殖,造成第二次菌血症。
副伤寒的传播方式与伤寒大致相同,但因副伤寒菌在食物中可存在较长时间所以以食物传播较为常见。
注意:年纪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如果发病急,病程短,可不出现脉缓,皮疹等,会拉肚子,得病过程中要注意合并症,要仔细观察大便,如出现便血,可能是肠出血,患儿突然腹疼加剧,可能是肠穿孔,如果发热时脉搏非但不慢反而加快,要注意中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如孩子具有以上表现,即应高度怀疑伤寒和副伤寒病。
那有那些临床表现呢?
伤寒病临床病程一般具有规律性,可分为四期:
1发热初期
又称为侵袭期,病情的第一星期;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逐渐以驰张热型上升,伴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部分病人有腹泻, 下腹部不适,肠鸣增多。
2高热期
是伤寒症象的高潮,相当第二至第三病周。其主要症状--高热,常持续高热达40℃,以及腹胀,肝脾肿大,少数以腹泻为主,一般可持续约半个月。皮疹,约有半数患者在第5~14 病日于躯干上部出现少数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随病情加重,部分病人出现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如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躁动、谵妄、撕被褥、出走、跳楼等精神错乱表现。重症者可出现昏迷。
3缓解期
病程第3~4星期;机体对伤寒杆菌的防御能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腹胀好转,但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
4恢复期
病程第5星期;如无并发症,体温可逐渐正常,各种症状渐渐消失,如食欲好转,体力、贫血等逐渐正常,进入恢复期;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伤寒病人高热时间可持续2星期之久,体温高达40~41℃。体温上升1℃,热能消耗要增加13%,重症病人的基础代谢比平时要增加40%~50%,所以伤寒病人
伤寒与副伤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