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语言规范
及天门地区方言矫正
天门市实验小学徐梅枝
教师在课堂上用来阐明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以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语言。
老师的主要劳动工具是教学语言,如何掌握和运用这个工具,掌握和运用的好与差,直接影响老师的劳动效果。
教学语言:
名师支玉恒在谈及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时曾强调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能够练就一口简练、准确、清晰、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一件披荆斩棘的武器。”
教学语言:
一、教师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
语音
一
语调
二
语速
三
响度
四
词汇
五
语法
六
●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在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发音准确、规范。
做口部操口腔开合、唇的圆展、舌的前伸后缩等练习。
声韵母练习声母训练时要严格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找准着力点,使发出的音有弹力;韵母训练时要严格控制口腔的开合、唇形的圆展和舌位的前后。
正音练习按照普通话的语音标准,矫正自己的方音、难点音,如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韵母及声调等。
(郑老师的话、十点读书、喜马拉雅、为你诵读)
●语调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声调的升降及抑扬顿挫的变化等,是增强语言生动性、体现语言情感的主要因素。
语调的抑扬顿挫和声音的高低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难点、提醒学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
●语速
语速是指讲话的快慢。其快慢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
电影、电视解说的速度为每分钟250至300字,课堂教学的语言速度还要慢一些,以每分钟200至250字为宜。
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会使学生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迭,势必会造成信息的遗漏、积压,而导致信息处理的障碍。如果信息发送得太慢,跟不上学生大脑处理的速度,不仅会浪费许多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的精力涣散。
(说话慢的老师,快的)
●响度
响度指语音高低强弱的程度。教师口语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响度,才能让学生听真切、听清楚。
教师口语的响度,应根据教室的大小、学生的人数、有无扩音设备而异。教师口语的响度,应让最后一排的学生听清,又不会让前排学生感到震耳。
(太响消耗、隔壁、第一排苦,太小后面听不清)
●词汇
(一)规范
用词规范不但能够正确地表达信息内容,而且能为学生做出典范。(平常约束、教女儿)
(二)准确
用词准确是对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表达教师的意图。(质数)
(三)生动
选词和用词要做到精选妙用,注意词的形象性、感染力和感情色彩。(水果图加减法)
●语法
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是某一民族的共同语言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按照这一规则进行语言表达,就能被人理解,违反这些规则,就无法进行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注意教材的内在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且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今天晚上回去以后)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天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