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
药学学报
(总第十期)
2010年3月
*****************************************
知识园地
抗生素合理使用系列问答(二)…………………………………(1)
儿童用药 1 3 忌……………………………………………(3)
婴儿用药的安全性……………………………………………(7)
儿童感冒药的选择……………………………………………(11)
合理用药
儿童使用成人药—一种普遍存在的隐患现象………………………………(12)
慎防儿童用药十大错误行为…………………………………………(17)
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19)
*****************************************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主编
抗生素合理使用系列问答(二)
1、抗生素、抗菌素与抗菌药物指的都是同一类药物吗? j"o`K}C
答:抗生素是放线菌、链丝菌等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的、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以及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一类物质。而抗菌素是指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如丝裂霉素、阿霉素具抗肿瘤细胞的作用。抗菌药物所指范围较广,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物。它包括化学合成药如磺胺药、呋喃类、喹诺酮类药,也包括抗生素中的抗菌素,还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等。 R`ajll1
2、为什么病人高热,感染很严重,医生还要求在抽血、留尿或留痰,收集标本后才给病人用抗菌药? DM7}&~
答:对于病人高热,感染很严重的病人,选用对致病菌具有较强活性的抗菌药物尤为重要,因此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收集相应的临床标本,作细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如果病人是尿路感染,应收集中段尿送培养;如果是呼吸道感染,应留深部的痰送培养;如怀疑是血行感染,应抽血送血培养。如果在收集标本前已经应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感染部位已达到一定的浓度,则很难获得真正的致病菌。在应用抗菌药物前收集标本有利于以后针对致病菌调整。在收集好标本后可以依据经验治疗表,根据最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3、尿路感染的病人常做中段尿培养,有时做菌落计数,为什么得由医务人员收集病人的尿液呢? h*'d;_(,
答:尿路感染的病人,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致感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尿路感染,病程延长会影响肾功能。对于尿路感染尤其是初发病人,应做尿培养以明确致病菌;为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应收取中段尿,由医务人员消毒尿道口后,收集中段尿,同时作菌落计数,对判断致病菌具有重要价值,如果杆菌菌落计数≥105cfu/ml,有诊断价值,104~105 cfu/ml为可疑,需要重复培养,〈104 cfu/ml或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细菌应排除污染;球菌分裂慢,菌落计数在102~104 cfu/ml即有诊断价值。为获得正确的致病菌,不能让病人自己收集标本,应由医务人员按操作常规来收集尿液。
EW;1`x
4、医生开医嘱血培养х3次,为什么不能一次多抽点血分成三份呢? vrO%XvXW
答:需行血培养的病人,通常是感染较严重,可能有血行感染者,医生希望通过连续三次的血培养以明确血行感染的致病菌,如果只抽血一次分成三份送培养, 阳性率较低。连续三次的血培养不仅明显地提高检出率,而且提高了准确性。例如,当一次血培养检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时,可能被认为是污染;但两次连续检出同一菌时,病原菌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做血培养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采血时机:应在病人畏寒寒战时或发热高峰时采血;2、三次抽血应选不同部位的血管;3、每个血培养标本应接种10ml血以上,婴幼儿血中含菌量相对较高,每次可采血1-3ml,较大儿童可采5ml;4、如采血前病人已经应用过抗菌药物,采来的血样可在凝血后,抛弃血清,挑取凝血块摇碎后作培养。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培养基中加入病人使用过的抗菌药物的拮抗剂,例如病人使用过青霉素,可在培养基中加入β-内酰胺酶以破坏青霉素;如病人在抽血前应用过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在培养基中加入硫酸镁,通过镁离子拮抗氨基糖苷类药物。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血液中残留的少许细菌得以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提高培养阳性率,从而明确致病菌。
'v+96b/;
5、病人得了肺炎需要做痰培养,怎样留痰标本才算正确? _%IqjJO{=r
答:对于肺炎病人,正确的痰培养可以获得真正的致病菌,从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收集痰标本时首先应清洁漱口三次,以减少口腔中正常菌群的污染;其次应收集深部的痰,可将收集的痰标本做痰涂片检查,在每低倍镜视野里如上皮细胞〈10个,白细
儿童用药13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