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925)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基础知识及词作上片。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手法、理解意象的概念。
2、了解写作背景、作者及词作内容。
3、把握上片中描绘的意象及其表现手法,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4、理解上片后三句在词中的作用。
关于词的知识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原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
依据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阕”。
词牌:
词的格式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不同的规格。词牌决定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
“意象”简释
意
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赏析意象
其它常见意象的一般内涵:
空山:淡泊、宁静
木叶:萧瑟、飘零
孤舟:漂泊、无依
落花:伤感
梅花:凌雪傲霜、坚强
牡丹:富贵、大方
兰草:高洁、友谊
荷花;清雅高洁
竹:高节
等等,还有许多意象以后再讲述。
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白描、象征、衬托、对比、渲染、抑扬、动静、正侧、虚实、远近、细节、联想、赋比兴,神话。
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互文。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正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全国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逝世于北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名的伟大领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词,大多气势雄浑、意境阔大。作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等。
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
长沙------题目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工作13年之久,长沙记忆了毛泽东青春飞扬的峥嵘岁月。文章内容写长沙之景,忆长沙之人,有着深深的长沙印迹。)
结构:
本词,从字数来说,属于长调,分为上下两片(阕)。
生字注音:
舸怅携稠
茂遒遏
Gě
chàng
xié
chóu
mào
qiú
è
配音朗读:把握情感和节奏。
沁园春·长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