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资本论读后感.ppt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资本论读后感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本源的追溯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必然性的具体表现
生产过剩
有效需求不足
资本一般利润率递减
生产过剩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中,自备的逐利性驱使资本家尽可能的扩大产出,而导致生产比例失调表位客观规律。因此,马克思批判西方经济学家之关注局部个别部门的生产过剩,二并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存在总体生产过剩。而这种总体生产过剩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导致的,其发展具有必然性。
有效需求不足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需求不足的内在矛盾。建立在最大化炸呀工人剩余价值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注定是资本家得到的剩余价值的积累远高于工人工资。二资本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将大部分剩余价值用于资本积累,这将导致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用于资本积累,这将导致资本主义存在无限扩大的生产能力与有限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资本一般利润率递减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压缩个别劳动时间而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其导致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降低,与此同时,榨取剩余价值的难度将不断提高。为达到不断提高资本剩余价值总额的目的,需要不断扩大生产中的资本投入,从而造成市场整体的生产过剩,资本的一般利润率越来越低。
综上所述,马克思通过将资本主义细化为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以及资本一般利润率下降等三个层面分析,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生产最大化和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本身即为一个活的矛盾,因此,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推动力量的分析
固定资本更新
虚拟资本的积累
非生活必需品的生产
固定资本更新对经济危机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对于个别固定资本跟新而言,由于资本家在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驱使下,会利用固定资本更新以降低个别时间。但固定资本跟新锁具有的周期性,将导致在固定资本跟新周期的间隔相关部门的生产过剩
而是对于社会整体固定资本更新而言,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决策的分散化,社会总体固定资本更新总额与所预存的折旧基金总额很可能不相等,这将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起到推动作用。此外,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长资本周转周期的产业也会由于与固定资本更新类似的机理,推动经济危机的产生。

资本论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5108451
  • 文件大小113 KB
  • 时间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