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坐落在旧中卫市北城垣上,是一座古寺庙建筑群。明代称新庙,清代改名玉皇阁。到了近代,习惯上把下边的保安寺包括在内,通称高庙。
高庙的确切创建年代已不可考,根据地方志记载,在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一1424年)已初具规模,距今近600年。历朝各代都不断进行修葺和增建,最大规模的两次修建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九月,发生地震后楼阁坍塌又行重修;民国31年(1942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庙会时,因香火不慎,南天门以上的所有建筑全遭焚毁,次年又动工重建,历时4年方始完工。其基本形制仍按原貌,新建楼阁较前增大加高,气势更加宏伟。
高庙的建筑特点是:集中、紧凑、曲回、高耸。在占地仅4l00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就建有260多间建筑物,最高的建筑物高达29米。建筑格局从原有的广场戏楼径直通向魁星楼(山门)、天王殿、南天门、中楼、主楼,依着这条中轴线,所有建筑物左右两相对称,逐次递进升高,形似凤凰展翅,巍然屹立于白云蓝天之下,给人以凌空欲飞的感觉。
建筑布局大致可分作3个部分:最下边的部分是保安寺,面南是山门,山门之上有魁星楼,进山门往北穿过木牌坊,迎面为天王殿,殿内中间塑弥勒佛,东西陪塑四大天王。大殿东侧祠子为地藏宫,西侧祠子为三霄宫。寺院东西两边的陪殿里塑有十方佛。穿过天王毁,登24级台阶而到达南天门(于佑任书匾),便为建筑的第二部分。台阶的前12级,建造成天桥形,天桥两侧被环绕一周的转圈楼所围成两个天井(叫东天池、西天池),两个天池由天桥下的隧洞相互沟通。其总的建筑形制,象征性地表现为:由佛接引,超脱地狱轮回,渡过天桥,进入南天门而升上天堂。
南天门(令华藏玄门)之上,为建筑的第三部分。迎面高台基上是9楹3层高的主楼,分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殴、五方佛殿3层。主楼前是“凸”字形3层高的中楼,塑有观世音菩萨、太白星君等。两侧则是钟楼、鼓楼、文楼、武楼、四仙阁、观景台等。这些建筑物相互间都育天桥走廊相沟通,围绕在主楼四周。主楼后尚有空地一片,原来设计还要建两层高的楼阁一座,楼内计划安排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及孔门七十二贤的灵牌,后因故未能建成,现仍闲置。
高庙原为“三教舍一”、“三教同源”的宗教活动场所,南天门前的砖雕牌楼上有副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正是这一宗教思想的印证。不过具体来说,保安寺属于佛教,过去住有僧人主持;鬲庙上部属于道教,过去住有在家道士主持。此外,高庙基座下还建有地狱,是全国有名的四大地献之一。地狱内配有现代声控、光控、电掣手段,使神呵鬼嚎,阴风惨惨,达到了幻真境界,看之惊心动魄,发人深省,不失其教化之效能。
中卫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25年)
纲要
中卫市规划局
银川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9年5月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1
第1章修编背景及规划重点 2
1修编背景 2
2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回顾 3
3规划指导思想 6
4技术路线 7
5规划重点 7
6规划范围与层次 8
7规划期限 9
第2章城市发展条件分析及策略 10
1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 10
2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13
3相关规划的要求 14
4城市定位 17
5城市发展目标 17
6城市发展战略 19
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1
第3章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2
1城乡统筹目标 22
2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 22
3城镇发展战略 22
4乡村发展战略 23
第4章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4
1市域总人口 24
2市域城镇化水平 25
第5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7
1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27
2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28
3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28
第6章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30
1产业发展目标 30
2产业发展重点 30
第7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34
1交通发展目标 34
2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布局 34
第8章市域重要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37
1教育科技 37
2文化体育设施 38
3医疗卫生 40
4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设施布局 40
第9章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41
1水资源利用规划 41
2电力设施规划 41
3通信工程规划 41
4供热工程规划 41
5燃气工程规划 41
6环卫设施规划 42
第10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3
1综合防灾体系建设 43
2防洪工程规划 43
3抗震防灾规划 43
4消防规划 44
第11章乡村居民点规划 45
1乡村居民点体系 45
2村庄发展导引 45
第12章资源保护利用及空间管制 46
1建设限制分区 46
2分类管制措施 47
第三部分中心城规划 49
第13章城市性质、职
中卫高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