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平稳的转圈方法
很多学员在跳拉丁舞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旋转时经常是重心不稳,东倒西歪,从而严重影响了拉丁舞的美感,怎样做到旋转时又快又稳呢?
我认为首先就是你的重心出现了问题。在拉丁舞中,旋转是很多的,但拉丁舞的旋转和普通的旋转是不同的,在民间舞、古典舞等等舞蹈中,用的最多的基本上都是平转,而在拉丁舞蹈中,重点强调的是速度和爆发力,因此,很多选手都用并脚转来完成旋转,就是因为并脚转在速度和爆发力上比平转更胜一筹,所以要求也是很高的。具体做法是:
1、在旋转时,你的步子不要大,步子大了要影响速度的。
2、眼睛盯住前方的一个目标,留住头让身体先转,头部在身体基本上全部转完后再瞬间转头部。
3、两腿要直立不能弯曲,而且是向上通过身体往上拉伸的。
4、椎骨一定要与地面垂直,绝不能弯曲。
5、要用两只脚掌旋转,绝不能用脚跟。
6、旋转360度后,立刻把脚打开,重心保持在两脚之间。
一开始先练一圈,熟练以后再二圈、三圈、四圈的练习,相信你会成功的。
二、如何跳好拉丁舞有九点要注意
1、体态与握持:伸脖,挺胸,收腹,直腰,缩臀,全身保持自然挺拔的同时,四肢放松。握持有单手和双手两种。
2、引带与站位方式:引带方式有腹部中位和头部上位两种。站位方式有伸臂状态下,闭式(二人相对)、全开(二人平行)、半开(二人90度)三种。
3、动力源:胯部为动力源,上身和四肢所有运作均来自胯部的8字形摆动,即在臀部紧缩前提下,由胯部发力,牵引全身运动。
4、力量传递方式:呈辐射状,即以胯部为发力中心,依次渐进,沿平面方向四处扩散延伸,形成“蛇摆尾”状的骨诺米牌效应。
5、下身运动:在缩臀前提下胯部发力,力量沿大腿、小腿、脚背(髁关节)传至脚尖(趾部),并以脚趾实现(表现)胯部的摆动轨迹。以8字形为基础,不同舞种有不同的轨迹和节奏。
6、上身运动:在缩臀前提下胯部发力,力量沿上身(腹、胸、背)、大臂、小臂、手腕,传至指尖。以上身扭转(反身动作)以及臂的摆动方位,实现(表现)胯部的摆动轨迹。
7、发力与回力:动力源与力量传递方式,必须遵循“脚随身动”原则。身体任何部位、任何状态的动力源均来自胯部摆动。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会形成“蛇摆尾”状的骨诺米牌效应。才会感受到类似杨丽坤孔雀舞效应。由腰挎发力产生脚部和手部的回力(反作用力)是这样形成的:(伦巴为例)右胯发力传至脚底--右脚底发力传至左手腕--左手腕引带力传至对方右手腕--对方右手腕回力传至左胯部--左胯部发力传至左脚底。瞬间完成引带与被引带的动作。
8、下身的保持垂直:胯部摆动效果通过脚的轨迹来实现(表现);为了配合胯部的8字形摆动,在臀部紧缩前提下,脚趾应走内弧线,膝盖应向内扣,随动力腿重心移动到任何位置时,下身外侧始终与地面垂直,而且最大限度地向里凹,从而达到双重效果:慢节奏的动作造型美;动作的快节奏得以实现。
9、上身的“反身”运用:“左脚向前(后)身往左(右)转,右脚向前(后)身往右(左)转”的反身动作,贯穿在包括扭秧歌在内的,所有行走奔跑的自然协调中。反身动作的这一自然协调,也是力量传递的需要,互为因果。胯部发力在上身的力量传递,必须通过反身动作来实现。只有通过反身动作的这一自然协调,并沿臂部渐次延伸到手指,才可能达至最协调的效应。
三、摩登舞身体姿态-解析
舞蹈动作姿态万千,变化无穷,不可能逐步介绍。在国标舞中,特别是摩登舞中,要分析的是男士的动作要领,下面我选择的这一动作的技术分析,是普遍适用于男女的,只是女士做的动作更典型一些。通过这个分析,以求举一反三,达到掌握舞蹈解剖学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实践的目的。舞蹈技术技巧种类繁多,如转和翻类技巧,不仅需要关节运动和肌肉用力,还需要大脑神经中枢的综合调配,身体平衡器官、本体感知器的敏感等等,此类技术技巧问题不是通过解剖学分析就能全部解决的,还应有相应的学科支持才能解释清楚。
下面就解剖学的动作作解剖分析:
1、“胸腰”的动作要领
预备姿势:舞者身体直立,手臂自然下垂。以女性为例,胸腰动作自头部,先向上方拎上去,好似有人在上面牵者,将颈椎、胸椎一节一节拉开,而后向远、向后方延伸,两肩胛骨向内夹,胸椎向上顶,最终面部及胸口朝向上方,呈现女性极富表现力的胸腰姿态。
2、脊柱的运动
脊柱的两个椎体之间连接较稳固,运动范围亦较小,但各个椎骨之间微小的运动综合起来,就使脊柱的运动范围扩大很多了。
脊柱的运动产生在关节的突关节面之间的滑动以及椎间盘的被动挤压,椎间盘的存在,大大加大了脊椎的运动幅度,脊椎的运动在
拉丁舞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