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
本规划根据《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江门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部署重大任务,是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履行使命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和宏伟蓝图。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江门质监工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质监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并履行“服务经济发展质量、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民生质量安全”的质监使命,以改革创新精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较好地完成了《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为建设质量强市,推动实现打造“三门”、建设“三心”目标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质量强市”工作有新进展。
一是全面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每年召开全市质量强市工作会议,组织评选首届江门市政府质量奖,完成质量工作考核;建立质量状况分析制度,根据我市产品质量情况报送质量分析报告163份,准确全面地分析我市质量安全情况。
二是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有序开展。“十二五”期间,共完成17460条企业质量信用信息的建档工作,组织市内5家企业编写并发布年度《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初步建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红黑榜”评价标准,共发布了3期产品质量“红黑榜”信息,其中黑榜企业36家,红榜企业19家。
三是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有1家企业进入广东省政府质量奖现场评审,李锦记(新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首届届江门市政府质量奖,培育省名牌产品66个。
四是工业产品质量稳步提升。2015年,%,;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2%,;%,,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到位率保持100%。
五是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报和监管。积极宣传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发掘辖区内有潜力的产品,加大培育申报力度。推动已取得保护的产品产业化、规范化发展,目前已取得新会柑、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有48家,申请使用专用标志累计达35万枚。2015年11月3日,新会区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全省首个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地区。
(二)标准化工作开展顺利。
一是标准化体系日益完备。全市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各级技术标准制修订,全市累计完成标准备案3664项;全市采标产品达324个,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26%;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8项、行业标准54项、省地方标准26项,制定联盟标准66项,其中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和联盟标准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3%、767%和842%;1个国家级专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C)、9个国家级技术标准工作组(WG)、3个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秘书处落户江门,创建了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3个省级服务业先进标准体系标准化试点,40家企业获“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3A以上证书。
二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转化率明显提高。至2015年,共计有3项科技成果转化为1项行标、2项地方标准;7家培育企业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13项,省地方标准7项,联盟标准2项(已升级为省地方标准)。
二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转化率明显提高。自2012年开展科技成果标准化培育工程以来,已帮助20家目标企业提升产值逾30亿元,%,,%,共有23项科技成果转化为23项各类标准;
1项专利转化为2项行业标准;培育企业承担了2个国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和2个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三)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目前全市共有特种设备51458台(套),重点监控特种设备294台(套),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967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63家。
一是加强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为加强责任落实,“十二五”期间我局每年都与各市(区)质监局层层签订安全监管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系统性风险防范,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狠抓事故指标控制。
二是积极开展各项安全大检查工作。按照省局和市安委会的工作部署,深入组织开展了岁末年初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液化石油气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汛期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车用气瓶、蒸压釜、危化品专项检查、“狂呼”类大型游乐设施等专项整治等行动,积极消除事故隐患。
三是积极开展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工作。目前全市在用电梯总数12803台,已明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