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明确把加快珠三角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布局提供了明晰的思路和政策保障.《纲要》的实施,将推进珠三角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
——佛山规划
(2010-2020年)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范围和依据 1
(三)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2
(四)规划原则 4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环境 6
(一)区域概况 6
(二)产业发展和布局现状 8
(三)机遇与挑战 10
二、发展定位、目标 13
(一)发展定位 13
(二)发展目标 14
三、产业区域融合发展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区域融合发展目标 16
(三)近期重点产业协作区 17
(四)产业区域融合途径 19
四、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24
(一)发展方向 24
(二)重点任务 37
五、产业空间布局 44
(一)总体布局 44
(二)产业集聚区布局 46
(三)重要产业基地布局 51
(四)重大项目布局 58
六、产业支撑体系 65
(一)基础设施 65
(二)产业政策 66
(三)智力支持 66
(四)投资融资 67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一轮城市发展要求必须主动打破行政体制障碍,统一产业布局,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突出区域特色,在区域竞合中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创新型城市地位。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强化广佛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并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职责,为佛山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从根本上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广佛同城化、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编制本规划,加快优化佛山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是佛山市从全省先行地区的实际出发,克服资源、环境、土地等发展瓶颈,加快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省、全国发展大局的重要体现;是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广佛同城化发展、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重要保证。
本规划是佛山市“十一五”后期、“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佛山市产业体系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规划范围和依据
本规划范围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包括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
本规划编制的依据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4、《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
5、《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6、《佛山市人民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强市战略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文件
7、《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8、《关于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方案》
9、《佛山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实施意见》
10、《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
11、佛山市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文件
(三)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1、全球视野,谋及长远
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突出区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根据客观的产业布局规律,通过谋全局实现谋一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解决当前问题和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力争率先突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新一轮大发展的坚实基础,为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2、统一领导,统筹规划
在《纲要》指引下编制产业布局规划,推进产业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关系到佛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全局,必须坚持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各区、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把促进产业布局优化作为贯彻落实《纲要》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围绕“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一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努力争当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排头兵。
4、功能合理,产业衔接
重视市内各区以及同周边地区产业链的科学衔接,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在区域竞合和产业集聚发展中避免区域功能重复和产业趋同,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空间格局。
5、多方参与,互利共赢
编制产业布局规划要调动市、区、镇(街道)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制定和执行统一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切实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
(四)规划原则
1、有利于实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充分体现佛山“2+5”组团式空间发展战略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