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要求
欢迎阁下参加本次课程,本课程将为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提高您的能力和水平。
请注意以下的几点:
1、手机请将您的手机开为振动或关闭。
2、吸烟在课堂内请不要吸烟。
3、其它课期间请不要大声喧哗,举手提问;
不要随意走动。
能源管理体系的产生
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作为国家“十一五”课题,于2009年3月11日正式发布,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系列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清华大学、首钢、中石油等单位参与制定。
前言
国际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发展
2008年,美国起草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第三版草案(EnMS2000:200X)。
2008年,欧盟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第一版草案(prEN16001)。
丹麦DS2403E
-2005……
2008年4月,ISO成立专门的项目委员会,负责起草“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中国、美国、英国、巴西参与标准起草,预计于近期发布实施
一种持续节能的管理模式
管理承诺
策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
管理评审
持续改进
能源方针
作用1:系统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并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系统管理
传统管理
以能源管理系统方式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些管理工作相互联系和配合,形成合力,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
统计、计量、技改、监测多种工作各自为政,繁重而缺乏效果。
各项工作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一切对于节能绩效的增值的活动得以开展,一切非增值工作被剔除。
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存在盲点。
可能出现过度统计、过度计量等不必要的能源管理行为。
拥有完整持续改进系统,以PDCA的方式不断推进组织能源绩效的改进。
往往刚开始工作力度较强,随后开始慢慢减弱。
作用2:包含节约用能管理及政府要求的全部节能活动
政府要求/节能活动
管理体系
节能规划
能源方针; 能源目标和指标
能源审计
能源因素;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
节能诊断
能源因素; 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
清洁生产
能源因素; 能源管理方案; 运行控制
能源监测
监视、测量与评价
节能采购
、设施配置与控制;
能源统计
监视、测量与评价
能源计量
监视、测量与评价
能源奖惩
信息交流
关键岗位培训
能力、培训和意识
节能技术推广
能源管理方案
合同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方案
第一节能源因素的识别
第一节识别的范围
1、活动、产品、服务
活动
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动力提供、余热回收、办公等;
产品
汽车耗油量、冰箱能效等级、锅炉效率、电机功率;
服务
候机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送货、售后服务;
2、能够控制与能够施加影响
能够控制:厂区施工临时用水、用电;
能够施加影响:能源外供方(周边厂、商户等);
1. 应识别的能源类型
①一次能源;
②二次能源;
③耗能工质
④余能
2. 两种能源影响
①影响能源消耗;
②影响能源使用效率。
第二节识别应考虑的因素
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