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研制新口粮-色香味俱佳
作者 Judith Miller
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单兵即食口粮凭借易携带、低成本和高营养的优点,迅速在美
军中普及,惟一的缺点是口感不佳。在前方部队的反复呼吁下,美军成立了专门负责研究
并改进军粮风味的单位,在距战场万里之遥的实验室里与难吃的食物作斗争。
“人人拒吃”即食口粮
温蒂•约翰逊戴上医用手套,扯开一个垃圾袋,在里面找到一包未开封的冲泡式柠檬
茶。显然,军方试制的新型野战饮料再次遭遇“滑铁卢”——约翰逊发出208包柠檬茶给士
兵们品尝,却只有5包被喝掉;苹果汁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发出394包,只有11包被打
开。
约翰逊不是拾荒者,更不是间谍,不厌其烦地在垃圾堆里翻找,只是为了发掘宝贵的
资料。作为美国国防部下属“战斗口粮管理局”的消费心理分析师,她和同事们多年来煞
费苦心,设法让配发给士兵们的口粮发挥最大效能。
要想让看似不起眼的即食口粮适应战场,难度超乎想象。首先,食物必须够硬,以便
借助降落伞从数百米高度空投。同时,这些食物在零下51度到零上49度的任何环境下都必
须可吃,味道还得可口,才能让战壕中的官兵保持健壮。
然而,很多人对后方的努力并不领情。即食口粮的缩写是MRE(Meals,Ready-to-
eat),营养师们却得知,大兵们私下将其解释为“连敌人也不吃的伙食”(meals
rejected by the enemy),另外一种说法更不客气——“人人拒吃的伙食”(meals
refused by everyone)。
来自前方的不满终于“上达天听”。根据五角大楼的指示,“战斗口粮管理局”对军
人们喜欢光顾的连锁餐厅进行了实地调查。“翻垃圾”行动的发起人,该局一把手杰罗•
达什对一群食品科技师、工程师、营养师下令:“跟着你们的味蕾走!”
每年品尝4000种食物
“战斗口粮管理局”位于马萨诸塞州的那提克研究中心。一个宁静的周三早上,我(
文章作者)来到这座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两层建筑,准备参观“军粮大战”的实况。经过一
个硕大的厨房时,可以看到身穿白大褂、戴着塑胶手套的技师们,正在工作台、不锈钢烤
箱和炉子之间穿梭。
在这个实验室中,训练有素的食物品尝员每年要试吃约4000种开胃菜、主菜、点心和
饮料。他们在张口之前,还要先上一堂课,学习根据色泽、气味、口感以及外观为口粮打
分。整体评价低于6分的品种都不能过关,合格的项目通常也需要依照品尝者的意见再做改
进。
转眼已到午餐时间,我准备试吃一道新过关的牛腩。负责招待的军方人士保证,这里
面绝无任何防腐剂。事实上他们也无需这种保证,因为我知道,研究人员是利用调节酸碱
值和含水量的方法使食物难以孽生细菌的。成品通常被装在3到4层的薄膜包装里,再以12
0度于高压下烹调90分钟,以彻底消灭变质的可能。
我把牛腩泡在肉汁里,味道还不错。尽管看起来有点缺乏光泽,不过只要加点墨西哥
辣酱就能解决了。下
美军研制新口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