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少数民族教育及文化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
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文化法律制度的概念、内容、存在问题及少数民族教育文化权利的保护方式、侵权责任的处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等问题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教育文化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文化法律制度的内容;教育文化权利的保护方式;侵权责任的处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课时数
4学时
重视文化教育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素质优势对11个民族发展的拉动效应
文化素质弱势对7个民族发展的抑制作用
第七章少数民族教育及文化法律制度
主要内容
一、少数民族教育法律制度概述
二、国家教育制度中的民族法制
三、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权利的保护
四、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
一、少数民族教育法律制度概述
(一)少数民族教育法律制度的概念
(二)少数民族教育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返回目录
返回一级目录
民族教育法律制度,是指由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在组织和管理民族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我国,即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体系、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教育经费、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制度。
法律,意味着一定的强制性。在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目前的状况下,这种强制性是必要的。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还未充分认识到民族教育的极端重要性的情况下,不可能有教育方面的自觉性,那么,用法律形式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制,有利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从长远利益看,也有利于少数民族自身发展。
同样,对民族自治地方及其上级国家机关,以法律形式规定其应做的方面也是十分必要的。以法律形式规定他们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和管理的责任,如不得克扣和挪用本来就不多的民族教育经费的规定,这些都最终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
民族教育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民族教育法律制度是坚持民族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法律保证,是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和繁荣发展培养人才的制度保证。
第二,民族教育法律制度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条件。
第七章 少数民族教育及文化法律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