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
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例:4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
3.……者,……
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粟者,民之所种。(《论贵贮疏》)
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而且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例: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宴婴,齐之喜辞者也。(《宴子使楚》)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没有关系,这是行仁政的途径。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被赵王宠幸,
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
“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文言文句式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