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德育和心育的关系
德育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发《小学德育纲要》的通知(1993年3月26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德育实施内容
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心育关注孩子的四个方面(心育的四个内容):
1、自我意识辅导——学会自尊
2、学习心理辅导——学会学习
3、人际关系辅导——学会交往
4、生活适应辅导——学会生活
德育实施途径
一、各科教学;
二、校级、班级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
三、少先队教育;
四、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发《小学德育纲要》的通知(1993年3月26日)
心育的四个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并纳入学校校本课程;
2、个别咨询与辅导;
3、融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4、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思想品德课与心理辅导课:让学生明辨是非;告诉学生做什么帮助学生解决内心困惑, ,告诉学生怎么做,知道如何选择,以面对将来的挑战。
二、心理辅导课的意义。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