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巧用班级文化规范学生行为.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巧用班级文化规范学生行为
班级文化是学生在班级活动及个人生活中所创造和体现出来的具有班级特征的文化,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班主任如何巧妙利用班级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班级公约的制定中理解行为规范
每个班级都有一套共同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以此形成班级的规范,使全班同学在思想和行动上都保持一致。规范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班级公约是其具体体现。班级公约是班级中学生努力的目标方向,是由全体成员一起制定的详细、具体的行为要求,其中必然包含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班级公约的制定过程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哪些规范的行为,应该提倡;哪些是不规范的行为,应受到一定的制约。通过班级公约的约束,能使班级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风气。
在制定班级公约时,我们首先从为自己的中队命名开始。集思广益后,“红蜻蜓”中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其寓意是:飞啊,飞啊!我们是飞翔在蓝色天空下的一群红蜻蜓,班级是我们飞翔的天空,规范的行为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接着,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了“红蜻蜓”班级公约。如: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例,表现出色的推荐为“阳光少年”;基本达到要求的为“合格少年”;某一方面不符合要求的为“须努力少年”。公约还包括班级奖惩条例。如“按时完成作业”一条,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全部完成的才能评上
“优秀小组”,并记录在班级日志的红榜栏中;只要有一个同学不完成,该组员就要在课间监督他完成。连续三次拖拉作业的小组,将在班级日志白榜栏上受到批评。通过这些规定,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红蜻蜓”班级公约贴在教室的醒目之外,规范着班级成员的行为,学生在班级公约制定讨论过程进一步加强了对规范要求的理解。
在班级环境的熏陶中接受行为规范
新课程积极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说过:“孩子所处的环境、社会氛围与孩子所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的确,优美的班级环境建设是班级文化的外显,是一种有形无声的隐性教育。通过教室的精心布置,让教室的有限空间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这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班教室大黑板的正上方贴着八个大字|——“快乐学习,共同发展”,这是学校“阳光教育”理念的体现,它向学生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学习是快乐的,这是取得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前提;墙面上“今天,你问了吗”专栏是对学生学习规范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懂得“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雏鹰争章”栏里记录着每一个队员“成长的足迹”,其中的“环保章”、“家务章”、“孝敬章”等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见证;“收获”一栏里,张贴着每一周的优秀作业,既是成果的展示,又是无声的激励;课余时间,大家可以在班级
“爱心图书角”阅读由同学推荐的一本本好书,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靠墙的台板上,随着季节的变换更换贴有标签的盆花,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草,还培养了他们爱护花草的情操,学会了养护花草的本领。教室内课桌椅的摆放、学生个人作品的张贴、学习园地的书写等等,都为学生在班级环境的熏陶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巩固行为规范
班级活动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载体。通过绚丽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学生实施

巧用班级文化规范学生行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06-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