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吆喝(导学稿).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吆喝
-----萧乾《北京城杂忆》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0日)     原名萧秉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
“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
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
“一年四季”顺序介绍:
春、夏、秋、冬。
秩序井然
从奥斯伯特·斯提维尔的《北京的声与色》和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的交响诗写起,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属于侧面描写。作用:
“吆喝”的美妙动听,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吆喝”,行文自然,轻松自如,如风行水上,如随意聊天。
提示:这是一种大家风度,没有相当的积累无法运用。
夜晚的吆喝声,作者写了哪几种?
卖馄饨的、卖硬面饽饽的、唱话匣子的(没吆喝)、算卦的、乞丐。
文中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 怎样吆喝?
是乞丐。
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你能学吗?
写“四季”的这一段,在介绍小贩吆喝的同时,作者往往还写出了自己的感情,先找出例子,再体味为什么。
我对卖蛤蟆骨朵儿(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
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拓展延伸
“近来我又想:一个城市要赶上时代,
有些东西就得忍痛牺牲掉。什刹海吃不
着河鲜了 ,七月节也不再放荷灯。要现
代化,就得扔掉些东西。然而也不能全
扔光了啊! ”
——萧乾《北京城杂忆》
拓展延伸
新疆吆喝

吆喝(导学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rh53719
  • 文件大小1.03 MB
  • 时间2018-06-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