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人们在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把个体和社会结合起来,把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把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不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使一个人误入歧途。为了正确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人们必须遵守一些原则,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如下七个:
社会需要的原则
社会需要的原则是指一个人在确定职业目标时,要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为准绳,去观察、认识问题,进而确定自己的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的产生,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社会上每一个职业岗位的出现,也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社会的需要不断地变化着,旧的需要不断消失,新的需要不断产生,人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择世之所需,如果漠视社会需求,强调主观的想象,闭门造车,那一定会自食其果,不能实现职业发展的目标。如果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要自觉地服从社会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发挥个人优势的原则
发挥个人优势的原则是指一个人在选择职业岗位时,综合自身素质情况,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选择职业岗位,以利于今后在职业岗位上顺利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个人和其他人相比,能力方面、性格方面、专业方面
等肯定是不完全相同的。根据自己能力所长选择职业岗位,既是胜任工作的需要,又是发挥个人的最潜力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需要。适当考虑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性格特长也十分必要,从所学专业特点出发,做到专业基本对口,能够在职业岗位上大显身手。如果不坚持发挥个人优势的原则去择业,那只会事与愿违,功不成,业不就,贻误自己的前程。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还有其特殊要求,人们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主动去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若是身体原因受限,则不能勉强。
三、择己所利的原则
职业对每个人而言,当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谋取人生幸福的途径,谁都期望职业生涯能给自己幸福,利益倾向支配你的职业选择。每个人通过职业劳动,在谋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创造了社会财富。每个人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必将考虑到自己的预期收益,这种预期收益实现最大化的幸福,也就是使收益最大化。个人预期收益在于使这些由低到高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而衡量其满足程度的指标表现在收入、社会地位等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到一个最大值。不考虑个人利益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合理和不现实的。择已所利必须建立在履行个人对社会的义务,遵守国家社会法规的前提下来考虑。
四、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是指规划职业生涯时有自己的主见,能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判断独立作出选择。每个人在规划职业生涯时,他人及一些社会与现象和信息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人的建议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些人尽管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价值观差异、思考角度不同,有时还会产生误导作用。独立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头脑清醒,在了解社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多看书、浏览网站,多向父母、老师、同学、亲戚请教,最后自己作出正确的决策,毕竟对自己的情况最为了解的是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与否影响最大的也是自己。一般情况下,了解信息越多,请教的人范围越广,作出的规划越客观。当然,如果没有主见,见的中、听的越多会越糊涂。凡是人云亦云、随大流的人是没有多大作为的。但坚持独立性原则不是要求人们作规划时闭门造车,固执己见,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
五、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就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主动性表现在主动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就业前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此后在职业竞争中获得成功打下基础。主动性具体表现在主动参与职业岗位竞争,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主动寻求父母兄长、同学教师、同事朋友的各种帮助,主动开拓就业岗位、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主动性还具体表现为主动地了解人才供求信息和规格要求,主动搜集各种职业知识和用人信息,主动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咨询,主动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主动准备好求职信,主动做好面试与形象等到方面的准备。凡是有主动性的人,是具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比起那些被动、消极的人来会赢得更多的机会,从而易于取得一定的成就,尽快地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要目标。
六、分清主次的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摆在人们面前的职业或用人单位是多样的,其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发展方向等不尽相同,且各有各的优劣之处。人们在选择时,发现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职业或用人单位,只能权衡利弊、分清主次,在职业选择决策的过程中,抓住主要的、现实的合理的条件,抛弃次要的、幻想的、过分要求的因素。分清主次的原则就是要求人们规划职业生涯不要面面俱到,追求完美,那样只会丧失很多机会机而难于就业。同时,分清主次的原则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