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学习要点
1、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的含义及其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概括诗歌主题。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走近诗人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成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而闻名。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等。她的诗歌创作主要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构思独特,情调婉约,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她的诗不侧重客观生活的描摹,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她从关系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舒婷的诗具有一种崭新的审美视野,能够超越以往新诗的陈旧观念,突破生活的客观规定性和逻辑性的限制,达到较高的艺术新水平。她的诗既有着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着执著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真实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认识背景
舒婷初中毕业以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了解风格
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主观的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选择奇特的形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并在诗歌界引起争论。朦胧诗的产生,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也是外来诗歌影响的结果。
自由朗读
2.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前后有什么变化?
3. 阅读本诗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第二节,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
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
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迷惘”“沉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
赏析诗歌·小结
诗评,要揭示诗篇的主观情怀和客观意蕴,帮助读者步入诗的殿堂,去观赏高妙的意境,吮吸甜蜜的玉液琼浆。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贫困
悲哀
痛苦的希望
未落地的花朵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挂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你“我”血肉相连
从“我”这取得:
富饶、荣光、自由
过去的落后
现在的痛苦
未来的希望
自我的奉献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重点提示:
1、每节最后一句诗的作用。
最后一行,从破折号引出,“祖国啊”这一激情咏叹,这是叙述人称的转换,也使读音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停顿。
2、诗的主题:
作者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本诗的句式结构:圆周式的结构“我是…——祖国啊!”增强了痛苦和挚爱的深度。
延伸拓展
品读舒婷的《思念》,注意诗人借助诗中的意象,抒写心灵深处的“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