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端西隧道资料.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端西隧道
1隧道概况
端西隧道进口位于高砂镇渔珠村,出口位于高砂镇官庄村,起讫里程DK36+872~DK43+100,隧道长6216m,。
隧道设一座L-,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正洞交于DK39+814里程处,交角为59°,%,双车道无轨运输。
隧道DK39+~DK39+,曲线半径9000m,隧道其余地段位于直线上。
隧道内纵坡为人字坡,‰、‰、-‰,坡长分别为1295m、3180m及1738m;其中洞内DK36+875~DK37++116~+224及DK41+201~+499段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15000m。
2地质、水文及气象特征
(1)地质
拟建隧道位于剥蚀中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自然坡度 20~50°,相对高差40~250m,隧道穿过的端溪村位于山间谷地。中低山山体连绵起伏,植被较发育,山间冲沟发育,多呈"V"字型,沟谷切割较深,沟内多有溪流、滚石,为山间洪水和地下水的排泄通道,局部沟谷中常年有流水,水质较好,水量受季节性影响大。山间谷地地势平坦、开阔,多辟为农田、村庄和河流,地表径流好。测区最高峰为石门山,。,,地势较陡,自然坡度40°左右,,自然坡度20°~30°。
隧址区地层主要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γ52(3)c)花岗岩;燕山早期第一次次侵入(ξυγ52(3)a)花岗斑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粉砂岩、页岩、石英砂岩;前震旦系(AnZjn)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此外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坡残积层。
燕山期(γ52(3)c)花岗岩,弱风化,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似斑状,岩质坚硬,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段DK41+480~DK43+088段。
图3 燕山期(γ)花岗岩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粉砂岩、页岩偶夹石英砂岩,弱风化,黑色、灰
黑色,岩质较软,强风化,灰黄色,厚度大,工程性质差。主要分布隧道进口DK37+120~DK37++910~DK39+350及DK39+720~DK40+140段。
前震旦系(AnZ)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弱风化,深灰色、褐黄色,变余结构,片状构造,云母石英片岩较硬,主要分布于DK36+875~DK37+120、DK37+575~DK38+910及DK39+350~DK39+720段。云母片岩质软,主要分布于DK40+410~DK41+480段。
(2)地质构造
隧址区共发育有6条断层和2个倾入接触带,其特点和空间分布状况分述如下:
F1断层:发育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与前震旦系交汇出,与线路相交于地面里程DK39+958,断层破碎带宽约10m,与线路夹角27°,倾向小里程,视倾角约44°,断层带内岩石受挤压破碎,硅化、褐铁矿化明显,节理裂隙发育,构造裂隙水发育。
F2断层:断层切割P2l与AnZjn地层,与线路相交于地面里程DK218+440,断层破碎带宽约10m ,与线路夹角25°,倾向小里程,视倾角约为51°。断层岩体受构造、地下水作用,岩体破碎,呈土夹石,局部富水,软塑状,构造裂隙水发育。

端西隧道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291 KB
  • 时间2018-06-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