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桦树皮文化..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次北极圈的“活化石”
——桦树皮文化
2018/6/9
1
彰显智慧的劳动创造
2
审美理念与精神寄托
3
现代传承与延伸
目录
2018/6/9


在次北极圈,也就是北纬40度到70度之间,生长着大片的桦木科植物,白桦、黑桦、黄桦、硕桦等多种桦树。这些生命力极强的速生植物以它优美的外形装点着这里的世界,也造福于这里的人们。
在遥远的洪荒时代,某位祖先发现了桦树表层是柔软而又富于韧性的纤维组织,可以剥离下来,剥下的桦树皮不仅光滑美观,而且极易造型,于是某种简单实用的桦皮器皿就在这位祖先手中诞生了,这无疑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2018/6/9
这种以桦树皮为原料加工生活器皿的创造,经过传播、仿制、因袭和再创造,渐渐成为一种物质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物质文化又被赋予更多的原始审美理念、精神慰藉和信仰崇拜等等,于是一种在固定生态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桦树皮文化”应运而生。
2018/6/9
世界上很多生活在次北极圈的民族都有这种“桦树皮文化”现象
我国北方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狩猎民族;
北美洲的印地安人;
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俄罗斯族、埃文克、那乃人、雅库特族;
日本北海道的阿依努人;
蒙古国境内的蒙古族;
欧洲北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以东的挪威、芬兰、瑞典等等……
它们构成了一条“次北极圈桦树皮文化带”,这条文化带的存在以及“桦树皮文化”的相似性从某种角度印证着历史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比如
2018/6/9
据考古及文献资料证明,我国早在3000年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就有“桦树皮文化”存在过。
内蒙古鲜卑古墓中,出土有桦皮圆盘、弓袋、箭囊、桦皮桶、桦皮人像、等桦皮制品;吉林、黑龙江的女真墓中都出土过桦树皮器皿随葬品,这说明早期的鲜卑人、契丹女真和室韦人就用桦树皮制作器皿,用于生产生活。
以桦树皮及桦树皮器皿为葬具、随葬品,是认为桦树极强的再生性和生命力富有灵性,是通神之物,是天梯、是天柱,可以藉此获得新生。
2018/6/9
后来的鄂伦春人、鄂温克人、赫哲人和达斡尔人传承了这一奇特文化,时至今日他们还在生产生活中沿用桦树皮制品,并且将这种文化人类学上有“活化石”之誉的桦树皮制品赋予了现代理念,使这种古老的原生态文化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2018/6/9
一、彰显智慧的劳动创造
每年初夏时节是桦树生长旺盛的时期,这时的桦树皮与桦树干之间充满了水分,极易分离。这时找一些粗壮、光滑的桦树,根据所需宽度用刀子在桦树上下两端切割一周,然后再竖划一刀,顺着裂开的缝隙用双手很容易就能把一张完整的桦树皮揭下来,而桦树本身并不会受到伤害,不久又会长出新的桦树皮。剥下的树皮放在阴凉处用重物平压数日,桦皮便变得平整了,再剥掉表层白皮,在水中浸泡几天让桦树皮变软,这样的桦树皮就可以加工各种生活用品了。
2018/6/9
桦皮制品
北方民族大多是狩猎民族,他们用桦树皮制作器具大多与狩猎有关
在母鹿发情季节,公鹿会变得异常亢奋,不时发出“呦呦”的叫声,另外的公鹿听到了就会为了争夺母鹿前来与公鹿应战,猎人就用桦树皮卷成螺旋筒状的原始鹿笛,吹出“呦呦”的声音用来诱捕公鹿。
2018/6/9
长期的狩猎生活使他们十分熟悉动物的习性,产仔的母狍子只要听到幼崽儿“吱吱”的叫声就会跑去喂奶,猎人利用它的这一习性,将桦树皮剪成凹形,再对折成凸形,做成狍哨,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幼崽的叫声来诱捕狍子。

桦树皮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5.36 MB
  • 时间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