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曾经有人说,阮籍,郑板桥,布鲁诺是另类;也有人说,韩寒、李宇春、丁俊晖是另类;还有说,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广州亚运会的“水上开幕式”很另类……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另类”的看法,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属于800字
【写作提示】
本题属于范围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提示语”有三句话:第一句话中列举了阮籍、郑板桥、布鲁诺三个人物,分别是中国古代和外国的“另类”人物;第二句话中列举了韩寒、李宇春、丁俊晖三个人物,是现实中的“另类”人物;第三句话列举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广州亚运会的“水上开幕式”两种事物。以上人物或事物均能体现“另类”的“与众不同、特殊”的含义。
省略号表明除了以上列举的三类人物或事物之外,考生还可以由此联想,以其他“另类”的人物或事物作为立意的依据。考生写作时,可以写“另类”的人物,也可以写“另类”的事物,或二者都写;可以写正面的“另类”,也可以写反面的“另类”。所写内容必须在“另类”的范围内。
“要求”明确考生要谈谈自己生活中与“另类”有关的经历,或表明自己对“另类”的看法,无论是“经历”还是“看法”,都要与自选的文体相符。“自己生活中与‘另类’有关的经历”,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
【审题重点】
1、首先明确材料作文的审题重点。材料给了我们提示,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命题人的情感的向。而“谈谈你生活中与‘另类’的看法”的提示语就是命题人对考生写作思维的引导;因此,作文的落脚点是“另类”,这是审题的第一要点。
2、作文的关键词是“另类”,必须理解“另类”的含义。
“另类”,是指另外的一类,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的人或事物,是与传统,或者当今主流不一样的言行。
3、作文审题的重心不在于阐释什么是“另类”、而是要善于猎取生活中与主流相差甚远的“另类”进行现实意义和价值观的阐述,其重心应在于“怎么办”,即“面对生活中的另类,我们该怎么去(以什么心态、方法、智慧)应对。
【审题思路】
1、阅读并理解材料意义。其材料或提示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和思维方向引导,理解材料意义一则可以较好地规范我们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范围,二则可以正确引导我们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路径。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几个意思:
一是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存在“另类”;
二是面对生活中的”另类“,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2、深入分析材料,将“另类“具体化。构思是必须思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有哪些“另类”,诸如另类高考作文,另类衣着,另类言语,另类行动,等等。二是既然生活中有这些“另类”,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解决这些“另类”?宽容、信任、赞成、反对……换个角度思考“另类”,站在“另类”的一方,为他人着想……都是我们面对“另类”应有的心态和处理的方式。
3、找准突破口,明确立论点。议论文审题三个突破口,就是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作文如果仅仅从“是什么”来突破的话,可能写出来的作文会很肤浅,只会是表面地列举生活中的种种“另类”来办展览,文章会缺乏深度。如果从“为什么”的角度来突破,写“生活中为什么有‘另类’”,分析“另类”产生的根源,阐释生活中“另类”存在的必然性,文章可能有一定深度和价值。但是,比较理想的突破口应该是“怎么办”,即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另类”,在“另类”面前我们是宽容、赞成、扶植?还是视为洪水猛兽般反对、压制,这样的文章才会比较深刻而又有现实意义。
【立意角度示例】
立意一:辩证看待“另类”
1、造成“另类”的原因是什么;
2、“另类”与时尚,“主流”与传统;
3、“另类”与山寨文化;
4、“主流”“另类”都是潮流;
5、“出位”“叛逆”“另类”与“主流”;
6、善待新生事物,谈“主流”如何对待“另类”;
7、“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
8、“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9、生于“主流”,活得“另类”;
10、和而不同,谈文化和思想的包容。
写作范例:另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