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江南去锦溪看细水长流
锦溪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在阳澄湖和淀山湖之间,镇边的湖叫做五保湖;因南宋一位姓陈的皇妃喜欢这里的山水,死后葬此,故又称“陈墓”。在镇口,便可看到锦溪的代表建筑――古莲桥,桥长长的,横在水中央,连接着陈妃水墓,中间是高高耸起的亭子,飞檐翘起,造型别致漂亮,下午的阳光从西边照过来,整个古莲桥就如镂空的剪纸一般,格外美丽。湖中是大片的莲花菜。不远处,便是莲花禅院,一阵阵悠悠的钟声从禅院里飘出来,让人的心顿时安静了下来。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蕴积所调集凸现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沈从文喻她“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则称她"淡抹浓妆总相宜",已故大师刘海粟则赞誉她是"江南之最"。
古镇众多的民间收藏的博物馆已经在周边水乡古镇中真正脱颖而出。“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功史文物价值而堪称“国内之最”,“紫砂馆”精集了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的提梁壶,清代蜚声海内外的“曼生十八壶”以及当代世界工艺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器。还有古镇的“古董馆”、“钱币珍藏馆”、“张省美术馆”、“根雕馆”、“华夏天文馆”、“华夏奇石馆”、“锦溪杰出人物馆”、“柿园”、“金石人家”等都深受了各地旅游界人士的喜爱和高度赞誉。
玩法一:游走“古莲景区”
陈妃水冢与莲池禅院、文昌阁和十眼长桥均在五保湖畔,经过八百多年的风霜洗礼与不断修缮,逐渐构成了今天完整的古莲景区。
1、陈妃水冢
“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闭佳人。君王情爱随流水,赢得寒溪尚姓陈。”这是文徵明的《陈妃水冢》诗。
话说南宋孝宗皇帝宠妃陈氏病逝于此,感于陈妃对于此地的钟爱,便下旨将陈妃水葬于此镇,又在与水冢隔水相望的五保湖边修建寺庙,为陈妃超度,并将锦溪更名为陈墓。站在锦溪“莲池禅院”内,一眼就可见到五保湖中有一个立于水中的“独圩墩”,那就是“陈妃水冢”。
对于“水冢”还有一个神秘的说法:无论是水涨水落,那个“独圩墩”始终高出水面一定的距离,从没被大水淹没过,于是民间就相应有了许多传说。这事究竟是真是假,现在无从考证,不过是在茶余饭后付诸一笑罢了。
2、莲池禅院
莲池禅院,又名莲花池、古莲寺。位于五保湖畔菱塘湾口。陈妃病殁后,孝宗为怀念她,下旨在此设僧建寺,为陈妃诵经超度。后又命众僧在寺院东侧挖池种荷,始称莲花寺。经多年陆续修建,寺内殿堂廊庑、宝阁岑楼和琴堂画舫一应俱全,遂成江南负有盛名的佛门胜地之一。
3、文昌阁
文昌阁,亦称文星阁、片云阁。原建于通神道院,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移建至莲池禅院内。阁内供奉主宰文运、点派状元的文曲星,人们在此祈求神灵,保佑地方志士榜上有名。
文昌阁四面三层,呈浮屠状,黄墙朱檐,风铃叮当,拾级而上,可俯瞰全镇景致和五保湖风光,是昔日文人雅士(聚集其间)运思酬唱、切磋艺文之地。
如今,阁内陈列着明代名流高启、沈周、文征明和祝枝山为锦溪所作的诗篇。游客吟唱诵咏,水乡古镇美景呼之欲出,大可激发游兴。
4、十眼长桥
锦溪桥梁星罗棋布,桥之密度国内罕见,当地名谣素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之说,其中较著名的有十眼长桥。
十眼长桥建于明代,桥有九柱十孔,造型古朴别致,为远近水乡所罕见,人称“小宝带桥”,是观湖赏月极佳之处。每逢中
三月下江南去锦溪看细水长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