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中学
高一历史年级学科必修Ⅰ教学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内容标准】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要求】
。
、国际意义。
。
【考试说明】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
【考点解读】
(1)原因:联合国是二战后期建立的战后与安全,发展各等友好关系. 中国作为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活动在缓解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在维和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前提:中位.
(3)表现: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外交政策,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以联合,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代表第三世界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主要活动:
1971年
1978年
1980年
1981年
1984年
1988年
2000年
中位得到恢复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得到恢复,同时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
中国当选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000年9月,,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会晤文件中加入了五个常任理事国承诺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安理会权威和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重要内容.
(4)影响:①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一)原因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开展.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安定的周边环境,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有利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
江苏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