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执笔人: 讲授人: 审核人: 总第个学案
引言:童年像一支动听的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童年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学习本文是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爱真切动人的表现出来的写法。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自主预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
确凿( )菜畦( ) 桑椹( ) 轻捷( ) 油蛉( ) 斑蝥( ) 缠络( ) 攒( ) 珊瑚( ) 高枕而卧( ) 豁( ) 敛( ) 脑髓( )
陌生( ) 鉴( ) 觅食( )竹筛( )秕谷( ) 系上( ) 传授( )
书塾( )渊博( ) 蝉蜕( ) 拗过去( ) 盔甲( ) 东方朔( )
倜傥( )
2、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攒——敛——
人迹罕至——鼎沸——方正——
3、( )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4、收集资料,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字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部白话小说__________。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他于1892年2月,12岁那年到这里入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其间断而复续,首尾竟达六年……
5、与小组成员一起来整理文章的脉络吧!
二、课堂探究。
(一)自主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
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呢?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描写景物?
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从文中找出你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朗读、分析)
我的质疑
、合作探究,揣摩百草园与书屋的乐趣,小组讨论
1、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对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致有下边三种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