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
隐性知识转移、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丛海涛,唐元虎2励困境引言虾6酝饷骋籽г海虾不可言传的知识⋯。由于隐性知识难以编码的特征,其转移、共享是非常困难的,一些学者甚至将隐性知识直接定义为不能被交流共享的知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发现,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同: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情景化的,它的转移必须通过个体之间密切接触,相互切磋】。因为隐性知识难以编码的本质,还因为个体转移和共享隐性知识的动力不足,这一点为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所忽略。本文旨在分析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过程中的激励困境,并通过将知识管理理论和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分析隐性知识转移任何知识管理机制都只是为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提供了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要使得知识管理机知识的动力,否则,知识管理机制只能是空中楼下,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更为有效。具有难以转移和共享特征的隐睦知识难以被争优势的重要基础。在企业内转移和共享隐性知识,从而把隐陛知识转化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成J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有二:其一,隐性知识具有难以编码的本质特征;其二,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过程中的激励困境。我们在此着重分析第二个原因,这是一个被知识管理的研外在激励、以及对代理成本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意义,并考虑了激励机制设计的两个影响因素——绩效衡量困b隐性知识是不能被编码的知识,是只可意会、享不是不可能的,只是和显性知识的方式有所不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之所以非常困难,不仅和共享过程中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制发挥有效作用,必须使组织成员有转移和共享阁。研究证明,在有适当的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其他方复制或窃取。因此,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竞5究者们广泛忽略的一个原因。100029952007)01-005003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过程中的激励困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关的激励机制设计方法,并提出一个模型。该模型从隐性度和系统化程度两个角度分解隐性知识的特点。讨论其对于内在激励和关键词:隐性知识;激励困境;可订约性;隐性度;系统化程度F0623文献标识码:轰281年1科研管理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丛海涛女,山东蓬莱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资本运营与技术创新。唐元虎男,湖南邵阳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导,研究方向:资本运营与技术创新琋Jan
万方数据
3激励困境根据激励理论,设计一份基于绩效的激励合约的前提是:能够清楚地衡量成员对团队生产的控制偷懒、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成本——这是激励理论中的“可订约性问题”。显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过程具有较强的可订约性。但是,隐性知识的投入和产出,很难观察和证实合作收益中究竟有多少来自个体隐性知识的贡献。换句话说,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过程具有不可订约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激励合约使成员(1)法监督和衡量个体隐性知识对合作收益的贡献;(3)(础实行组织收益共享。的实质是:使隐性知识从“不可订约”向“可以订约”转化——或者改变隐性知识的(4)组织整体的角度考虑订约问题。但是,这些方法又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而行转化、分离,但是,还有一些隐性知识转化和分(2)知识投入、产出的衡量和监督问题。这些方法往当多的情况下,替代指标难以找到。生。在个体的报酬不仅取决于自身绩效还取决于合作方绩效时,利己的个体将会出现卸责或称偷(4)共享与企业远期市场价值之间的因果联系,在两(一般地
隐性知识转移、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