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生态美学”刍议
一、研究和建立“人居环境生态美学”是住宅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后,住宅建设发展的一个耀眼亮点,就是“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理念的兴起。市场如何供给一个健康、舒适、美丽的生态家园?成为开发商家和消费者共同的热门话题。
“天人合一”这个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命题,又重新被强调地提出来了。目的是要人们认识“天”与“人”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这里所谓的“天”,无疑是指“大自然”、“自然界”,“自然”与“人为”是相通和统一的。住宅建设中的“天人合一”,就是要求达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以人为本”的问题被强调地提出来了。目的是要人们认识小区建设必须围绕“人”这个主体,一切实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
特别是,居住环境也空前地成了“明星”般的审美对象。人们己不再单纯地把居住环境作为一种生存资料,同时也要求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益寿延年的的享受资料,其中就包括了提供美的享受。这样,解决好住区环境的美学问题,就历史地摆到了我们的议事日程。
笔者以为,之所以要研究和建立“人居环境生态美学”,主要有这样几层考虑:
一是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健全,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生态结构健全的人居环境,都会给人以一种生机蓬勃的外在美感,即“生态美”。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小区生态结构健全了,环境自然就美了。
三是美化人居环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但应将“生态美”作为的最高境界,作为首要的和主要的美学取向。
四是“人居环境生态美学”不是个单纯的美学问题,而是关系到住宅小区建设方向的重要问题。“人居环境生态美学”原本就是住宅建设发展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随着小区环境的“审美”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应该把“生态美”这个美学现象作为一种科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人居环境生态美学”的内涵
(一)生态学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是“人和住所”。十九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借用它来表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后来,日本学者译为“生态”,即“生存状态”的意思。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被称为“生态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些学者主张还其本意,解释为“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为了区别,改称为“人类生态学”。(这个名称对我们研究人居环境来说倒是非常贴切的,但为了行文简洁,仍叫“生态学”)。
人类是生命(生物)长期发展的产物,而生命(生物)又是周围的非生物无机环境长期发展的产物。组成生命(生物)有机体的40多种化学元素,都是来自无机环境。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特别是空气、温度、水分、湿度、声音、土壤、建筑物等环境因素,都对生命起着重大作用。对人类这个“万物之灵”而言,其生存环境既包括周围的无机环境,又包括除“人”以外的一切有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住宅小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小区内的非生物因素和除“人”以外的生物因素的总和构成“居住生态环境”。营造“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就是以尊重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科学技术进行规划设计,保持住宅小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而不破坏其能量、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二)美学
“美”是人类对客观
“人居环境生态美学”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