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资源分析】
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在本单元中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使学生所学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整化。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它的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展开讨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准备】
、离子形成的动画片、复印的课文插图;
。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小论文的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内容见
“资料链接”。)
评价学生所画内容。
欣赏作品;
发挥想象力、画图。
(两个同学在黑板上
画。)
创设问题情境,从巩固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
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提问式讲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
(可提示学生参考教材P68
表4—2。)
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是否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有没有
规律可寻呢?
(板书)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猜测;
查阅资料;
回答。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课题。
阅
读
小
结
创
意
绘
画
引
出
问
题
学
得
新
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6有关内容后提问: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用两个字概括。
阅读课本;
讨论、交流;
寻找最佳词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概括能力。
(过渡)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
分层排布的呢?
思考、猜想;查书。
自然过渡;层层深入。
请同学们利用教材P68表4—2的数据,进行创意绘画:(1)氢原子结构图。(2)氧原子结构
图。
自由创意画图:各种氢原子结构创意图很快画好;画氧原子结构创意图时遇到问题:含有
九年级化学 4.3离子教案习 人教新课标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