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经外科护理教学查房
颅内动脉瘤
编制:杨雅娟
2
杨雅娟:病史介绍
患者梁翠,,于09年5月13日1:30AM因突发神志不清伴呕吐2小时余入院,来时生命体征平稳,昏迷,,,,,吸氧,心电监护,导尿等经积极术前准备,即刻在气静麻醉下行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动脉瘤破裂,脑疝形成。术后遵医嘱予抗炎、止血、营养脑神经等对症处理。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加强安全防护。
3
李俊:颅内动脉瘤的有关知识
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脑动脉瘤多见于脑底动脉分叉之处。症状:动脉瘤破裂时,常有前驱症状,继之发生出血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征,随之出现颅内压增高。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相应部位的神经定位症状。动脉瘤出血形成较大血肿者,病情多急剧恶化,出现脑疝危象。据统计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发生再次出血。检查:脑血管造影是最确切的辅助诊断方法,应行全脑血管造影。CT扫描有时可以显示出动脉瘤病灶。MRI检查不仅可显示出动脉瘤,有时尚可见到附壁血栓。一旦诊断为脑动脉瘤,应采取手术治疗,以求根治,避免大出血危险。采用开颅直接处理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尚可。
4
赵东方补充: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一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这个患者就是由动脉瘤破裂引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由CT可见。该患者就有典型症状,先是剧烈头痛,而后呕吐,随之昏迷。
5
杨雅娟: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
、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病人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该患者就是在睡眠中发病的,约1/3的病人,动脉瘤破裂后因未及时诊治而死亡。多数动脉瘤破口会被凝血封闭而出血停止,病情逐渐稳定。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溶解,动脉瘤可能再次破溃出血。二次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经视神经鞘侵入玻璃体引起视力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1%一62%,多发生在出血后的3—15天。局部血管痉挛只发生在动脉瘤附近,病人症状不明显,只在脑血管造影上显示。广泛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6
杨雅娟: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
、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大小。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视力视野障碍。动脉瘤出血后,病情轻重不一。为便于判断病情,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
7
黄娟补充: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跟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
四级半昏述、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8
戚兰兰:治疗方案
颅内动脉瘤应手术治疗。采取保守治疗约70%病人会死于动脉瘤再出血。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以下。
、二级病人,应尽早造影,争取在一周内手术。病情属三级及三级以上,提示出血严重,可能有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此时手术危险性较大,待数日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手术。
,应属首选。因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孤立术是在动脉瘤的两端夹闭载瘤动脉,在未能证明脑的侧支供应良好情况时应慎用。动脉瘤壁加固术疗效不肯定应尽量少用。临
颅内动脉瘤教学查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