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
紫
绿
橙
紅
红外线
400 500 600 700
波长nm
↑
相
对
吸
收
叶绿素α的吸收光谱
㈡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㈡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生理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其中红、橙光主要
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所吸收,我们将这部分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
生理无效辐射绿光很少被吸收利用,称为生理无效辐射。
蓝紫光和青光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和青光对植物伸长生长及幼芽的形成
有很大作用,能抑制植株的伸长生长形成矮小植株,另外还能促进花青素等植物
色素的形成。
紫外线紫外光是昆虫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与维生素D的
产生有密切关系。
有色薄膜的应用
有色薄膜改变光质影响作物生长,达到增产,改善品质。
实验研究表明: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浅蓝色薄膜秧苗根系较粗壮,插后成活快,生长茁壮,叶色浓绿,鲜重和干重都有增加,测定的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主要因为太阳光通过有色薄膜时,被选择透过和吸收,这样薄膜内的光质因薄膜颜色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浅蓝色薄膜可以大量透过光合作用所需的380-490纳米的光(透过率60%以上),因而有利于植物的光合过程和代谢过程。
(2)光质与动物
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换毛换羽、生长及发育都有影响。蛱蝶的体色
不可见光: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可见光波范围与人接近,但昆虫则偏于短波光,大致在250-700nm之间,它们看不见红外光,却看得见紫外光。而且许多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性,这种趋光现象已被用来诱杀农业害虫。维生素D的合成
㈢光周期的生态作用
1. 昼夜节律
2. 光周期现象
⑴植物的光周期
①长日照植物
②短日照植物
③中日照植物日照时间要求必须在近12小时的暗期的情况下,才能转向生
殖生长,如甘蔗的某些品种。
④中间性植物还有一类植物只要其他条件合适,在什么日照条件下都能开
花,如黄瓜、番茄、番薯、四季豆和蒲公英等.
⑵动物的光周期
鸟类的光周期现象最为明显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哺乳动物的换毛和生殖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
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
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通常早春或深秋开花。如牵牛花、水稻、烟草等。
小时
植物光合作用的昼夜变化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㈠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㈡极端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㈢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适应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