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湖
湿地景观资源评价
李春静魏景海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省围场县 068466)
摘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独特的保护和观赏价值。尤其在1500米海拔左右的七星湖湿地,属于独特的高寒河源湿地类型,植物群落非常丰富,有水生植物群落、沼泽植物群落、草甸植物群落,还有森林植物群落和草原植物群落,具有完整的水生生态序列、集森林、草原、草甸、沼泽和水体为一体,再加上广泛分布的重要观赏植物如假鼠妇草、萍蓬草、荇菜、睡菜、金莲花、狼毒花等。科学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对塞罕坝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塞罕坝七星湖为典例,对湿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原则性意见。
关键词:塞罕坝湿地景观开发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纬42°22′~42°31′,东经116°53′~117°31′,地处河北、内蒙古交界处。东、南与冀北山地林区相连接,北面与内蒙古乌兰布统草原为邻,西面为浑善达克沙地。公园海拔1010~,属高海沷丘陵地带,多为沙质土壤,多湖泊,地形地貌复杂。公园以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为主要景观,×104hm²,×104hm²,×104hm²,湿地6339hm2。据资料记载,假鼠妇草湿地常见于海拔3000米的地方,在海拔1500米的地域实属罕见,极具科考和观赏价值。公园内的湿地尤以七星湖湿地集中连片最具代表性,七星湖湿地面积583hm2。
1 景观资源评价
七星湖湿地是森林-草原-草甸-湿地等多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集地文、水文、生物、气象和人文等多种景观特色于一身,具有我国同纬度湿地资源的独特性。
独特的交错带生态系统和地文景观
七星湖湿地及周边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属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余脉,地理位置独特,多处呈现出典型的交错带特征:地貌上属高原--山地过渡带;气候上为暖温带--寒温带过渡带,是“坝上、坝下”冷暖气流交汇处;植被上为森林――草原交错带;生物地理上处于蒙新、东北、华北三大生物地理区系交错带。
七星湖湿地及周边区域的土壤共有6大土类,11个亚类,18个土属,34个土种;区域内景观斑块彼此镶嵌,生态系统丰富多样,自然景观独特。
滦河、辽河两河源头重要的水文景观
七星湖湿地及其周边区域是滦河上游支流吐力根河的发源地,也是西辽河上游支流阴河的发源地。七星湖等源头湿地连同其周边森林草原区每年可向滦河、辽河输入淡水近400万m3,对该流域水量供应与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七星湖湿地兼具河流和沼泽湿地的特征,蓝天碧水,草长莺飞,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文景观之一。
丰富多样的生物景观
物种资源丰富
七星湖湿地及周边区域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纲24目66科261种(亚种);鱼类5科24属32种;昆虫12目114科660种;大型真菌22科51属79种;自生维管植物81科303属618种。
七星湖湿地及周边区域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即黑鹳、金雕、白头鹤、大鸨、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2种,即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苍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草原雕、秃鹫、兀鹫、白尾鹞、鹊鹞、矛隼、燕隼、红脚隼、红隼、黑琴鸡、灰鹤、白枕鹤、蓑羽鹤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