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艺术成就极高,在民族传统绘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一幅好的山水画在作品中应有一些含蓄的可以让人回味、咀嚼的东西,透过画面,能使人产生联想,领略到弦外之音,画外之意,这就有了意境美。中国山水画所具有具体而真实的空间想像,是中国山水画意境构成的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呢?唐代大画家张璪论画中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和心源的凝合,组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就粗浅的方面说,意境就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也可以说,意境就是客观景物对自我主观情思的注脚。那么意境就可以定义为:作者在绘画创作中通过时空景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包括“立意、诗意、情感”等方面。要使自己的画进入有“意境”的境界,立意尤为重要,有人把它作为主题思想来理解,这是片面的。主题思想是画家要显示给人们的某种思想,是作品所显示的总的思想意义,也可以叫作中心思想。这种由艺术家从生活中感受、认识,并由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仅是“立意”的一个方面“立意”在中国画中应看作是绘画总的构思,它不但包括主题思想,还包括意境经营、选材、剪裁、笔墨和构图的处理,以及作品要达到境界的追求等。它不但包括画什么,还包括怎么画。
“意”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具有高低、深浅,文野之分。立“意”是画家们认识生活的结果,是画家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炼的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形成的,是绘画作品所需要的。
“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意境”被称之为山水画的灵魂,画论中首用“意境”概念的是清人笪重光,他在谈实境、空境、真境、神境时特别强调了“空”和“虚”“: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艺术必须表达感情,这种感情还必须是一种真挚的感情。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必须能够表达感情才具有艺术感染力。真挚的、强烈的感情是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每一个人的感情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必然有什么样的感情。当艺术家的感情和千千万万人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时,它通过构图、造型、线条等手段所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同观众产生交流,为观众所接受。当人们欣赏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时,有时为其内涵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并与画中的意趣所表现的主观思想交融,为其画外之意、弦外之音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意境来源于画家被生活和自然触动的感情,画家通过写生、观察、体验、认识升华并达到理想化。经过不断探索,捕捉到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构成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最后达到情景交融的诗一般的境界。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熔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往往同诗意联系在一起。中国向来有诗画同源之说。宋朝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一幅好的山水画应该是有诗意的。诗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与画的表面结合,用画来表现诗意,或把诗题在画中,互相衬托,以表达作者的感情与立意。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融“诗意入画”,画本身成了诗的化身,画不必依诗而存在,成为“无声诗”。这里要求
大学美育2 p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