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西走廊-萧山三中.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河西走廊-制种专题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37.(22分)阅渎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育种,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变作物品种的遗传特性,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种。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是把科学家的育种成果推广到普通农民手中的过程。如果没有到河西走廊走一趟,你可能永远无法想象这片一般人心目中干旱缺啦、生态脆弱的地方,竟然有着如此发达的制种业:这里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周种需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对外制种基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的河西走廊甚至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制种基地。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
 
    
(1)分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重要制种基地的区位优势。(8分)
 (2)推测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晾晒的时间,并说明原因。(8分)
(3)有观点认为:“在河西走廊大规模发展制种业会破坏生态环境。”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交通较为便利,可实现种子的快速调运。(每点2分,共8分)
    (2)秋季。(2分)
    降水少,光照充足;空气干燥,流动快;地表温度高,土质疏松干燥,透气性好。(每点2分,共6分)
    (3)赞同。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制种业会大量消耗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使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6分)
    不赞同。发展制种业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集约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6分)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36.(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玉米喜温喜光,需水量较多,不同生长阶段其需水量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北方,玉米一般4~5月播种,8~9月成熟收割。玉米拔节(6月)以后,叶面急剧扩大,需水量增加,特别是抽穗(7月)之后,如果供水跟不上,就会形成“卡脖旱”,严重影响玉米后期生长。
材料二 制种是指大规模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20世纪80年代,河西走廊地区开始玉米制种实践并获得成功,成为我国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目前,位于河西走廊的张掖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并形成了制种玉米—暖棚养牛与小康住宅—沼气—日光温室蔬菜、制种玉米—肉牛养殖—沼气—制种玉米等产业模式。
(1)分析在制种玉米生产过程中河西走廊比东北、华北等地不易出现“卡脖旱”的原因。(12分)
(2)说出张掖玉米制种基地产业模式的优势。(6分)
(3)有人提议新疆应效仿河西走廊地区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分析其可行性。(6分)
36、(24分)
(1)(12分)东北、华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玉米种植需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河流水,(2分)夏季风强弱变化大,降水变率大,(2分)玉米需水期可能出现干旱,易出现“卡脖旱”。(2分)河西走廊地区属于非季风区,玉米种植需水主要来自冰川冰雪融水,(2分)7~9月气温高,融水量大(2分)且稳定,可以为育种玉米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2分)
(2)(6分)实现综合循环利用,(2分)促进农业

河西走廊-萧山三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zhuangzi1
  • 文件大小2.70 MB
  • 时间2018-06-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