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金山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金山中学2007届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A 石斧 B 骨制耒耜 C 铁犁 D 曲辕犁

①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
②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③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自言楚越俗,烧畲(把田地里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为早田。
④赣州各邑皆业苎(苎麻:纺织原料),闽贾于二月时放苎钱,夏秋收苎,归而造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②①④


①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②《清明上河图》③司母戊鼎④马王堆墓出土素纱单衣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①②

A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B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富绅,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C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齐民要术·序》)D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
本也。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水边)。”描绘的是
A 青铜器 B 丝绸 C 瓷器 D 山水画
《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拜金思想盛行 C 传统儒家思想崩溃 D 统治者推动
,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主要反映了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9.“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知,所在场院,间遣京朝官廷臣监临,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文中“时”指
A 西汉初年 B 唐朝后期 C 北宋初年 D 明朝初年
10.“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康熙皇帝这样做的意图是
A 确认孔子的崇高地位
B 发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C 表示接受汉族文化
D 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满汉矛盾A 迁都 B 统一中原 C 进攻齐朝,统一中国 D 实行汉制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推行新法的是
A 管仲 B 商鞅 C 王安石 D 张居正
、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变法运动出现在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代 D宋代
15.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 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A 儒佛道三教在辩驳中相互渗透 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 儒学得到统治者的进一步推崇 D 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顾亭林、王船山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③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 D.②③④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②

金山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精品文档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