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
城关小学张祝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P134—135页的例1、例2,P135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二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及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挑战号航天飞机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次品的危害。揭示课题:找次品。
2、课件出示口香糖:老师这儿有三瓶口盒糖,其中有一瓶是吃了两粒的,你说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独立思考、鼓励发言、全班汇报。
师:大家知道天平的使用原理吗?
请学生边说,边上台演示整个找次品过程。师随时记录过程。
3、猜测。
师:3个太少了,是吧,你看,不用老师教,你们都知道了。我们来点挑战性的。现在有2187个零件,里面有一个次品,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一定能保证找到次品?
探究新课。
师:2187个零件用天平一次次的称,太费时费力了,我们可以先从较小的数量开始研究。
课件出示例1题目,小组探究找次品的方法。(合作要求:用手模拟天平,用5个学具当钙片。你们是怎样称的?称了几次?组长负责作好记录。)
1)全班交流,对比策略,统一认识。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大家有哪些办法可以找到次品。
平衡:1 1次
5(2,2,1)
不平衡:2(1,1) 2次
5(1,1,1,1,1) 1次或2次
交流方法:学生上台人体天平展示,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适时重复,及时追问某一次一定能保证找到吗?需要继续吗?
2)小结: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演示,虽然方法不同,却得到一个相同的结论。那就是5个物体中找到1个次品,用天平称,至少称( 2 )次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现在我们把数量再增加些,看看能否找到一种最简便的方法,要不然这样一个一个地试验,什么时候才走到2187个呀。
寻找最优方法。
1、课件出示例2题目,利用9个零件开始试验。
1)提出活动要求:前后桌同学合作、交流
2)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优化方法
零件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
个数
需要称的次数
9
9(1、1、1、1、1、1、1、1、1)
4
9
4(2、2、2、2、1)
3
9
3(4、4、1)
3
9
3(3、3、3)
2
3)小结:
9个物品中找到1个次品,用天平称,至少称2次保证可以找到次品。
4)提出猜测:是不是待测物品总数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用天平称,找出1个次品所需的次数最少?
师:除了得到这个结论之外,我们再来看看里面是否还引藏着更有价值的信息?大家注意到了吗?在9个里面,把物品总数平均分成3份的这种方法来找次品,所需的次数是最少的。问题是这会不会是一种巧合呢?因为9刚好
找次品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