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朗伯-比耳定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分析条件的选择
测定方法
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按所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它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 所依据的光谱是分子或离子吸收入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 与其它光谱分析方法相比,其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费用少,分析速度快;
2 灵敏度高;
3 选择性好;
4 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5 用途广泛。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物质对光的吸收是选择性的,利用被测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来了解物质的特性,这就是光谱法的基础。
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出该物质在测定波长范围的吸收曲线。如图3-1;
在吸收曲线中,通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进行物质含量的测定。
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三种,即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
跃迁类型有:σσ*、n σ* 、ππ*、
n π* 四种。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饱合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σ→σ*,n→σ* 跃迁,吸收峰一般出现在真空紫外区,吸收峰低于200nm,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不饱合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n→π*,π→π* 跃迁,吸收峰一般大于200nm。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见表3-1和3-2。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收强度。见表3-4。
红移和紫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表3-3),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紫移。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