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第1课 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 时间:1917年3月
2、 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 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 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2、时间与领导人:1917年11月
3、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6、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三、苏俄三年国内战争
1、 时间:1918—1920年
2、 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 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内容:P5小字
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总结: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经济:实行新经济政策
①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②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
③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⑤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经济: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①时间: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②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了
2、政治:1936年新宪法颁布
①内容: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②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三、斯大林模式
1、基本特点:高度集中
2、评价:P9-10
3、启示:①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保证其他部门相协调发展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实行依法治国
③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④遵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新秩序
1、巴黎和会
①时间:1919年1月-1919年6月
②目的: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重新安排 ③操纵国:英国、法国、美国
④实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⑤结果: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2、确立凡尔赛体系
①、构成:《凡尔赛和约》 对奥和约、对土和约、对匈和约、对保和约。
②、影响/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3、国际联盟
①成立:1920年 ②总部:日内瓦万国宫
③操纵国:英、法
④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华盛顿会议 :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持的局面 ①、时间:1921-1922年
②、目的: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尤其是美、日关系)
③、操纵国:美、英、日 ④、结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其中《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扩张的创造条件
2、确立华盛顿体系
①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②影响:确立了帝洋地区统治秩序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它暂时调整了帝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固有的矛盾,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的消长和矛盾的加剧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
小结:通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主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引起生产过剩
2、导火线:192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从美国金融部门开始)
3、特点:①涉及范围广 ②持续时间长 ③破坏性大 4、影响:①经济下滑、大量工人
下册历史知识点精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