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编制方案
北京东西部能源技术研究院
陕西东西部规划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规划编制背景
二、规划编制的要求和重点
三、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
四、规划理念及特色
五、规划技术路线
六、我院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研究的优势
七、规划主要框架内容
八、规划编制成果
九、项目的组织实施
十、联系方式
附件:东西部规划设计院简介
一、规划编制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县域作为我国基本的行政单元,是宏观地域与微观地域的结合点,是联系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是和广大农村接触最紧密、联系最广泛的地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这就要求进行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积极发展中心镇,和谐推进新型村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协调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以及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统筹县域城乡健康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特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各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政府综合协调县域内村镇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手段,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载体,能够为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规划编制的要求和重点
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同时要考虑历史延续、民族特色、分区空间控制等因素。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强化城乡功能与空间资源的整合,突出各类空间要素配置的集中、集聚与集约,注重环境保护,体现地域特色,全面提高城乡空间资源利用的效率与质量;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强化城乡功能与空间的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发挥各级城镇的中心作用,注重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科学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二)研究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
(三)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明确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
(四)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五)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六)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制定村庄整治与建设的分类管理策略,防止大拆大建。
三、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
(一)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
要进行区位、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与评价;认真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村镇建设现状,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二)制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并划分经济区。
(三)明确区域城镇化发展路径
要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县域总人口数量构成情况及分布状况,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四)确定空间管制策略
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要求,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提出各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五)建立县域村镇体系布局
明确村镇层次等级(包括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确定各乡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建设标准。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
(六)突出重点城镇与重点区域的发展策略
提出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区及中心镇区的发展定位和规模,以及城镇密集地区协调发展的规划原则。
(七)提出村庄布局基本原则和分类管理策略
明确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制定中心村建设标准,提出村庄整治与建设的分类管理策略。
(八)明确设施配置原则和专项规划
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因地制宜地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避免重复建设。专项规划包括: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教科文卫、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