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工作指示.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工作指示】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同志
在青岛市国资委2005年度理论业务培训会议上
的讲话摘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同志们:今天我重点讲两个方面问题。
第一个问题: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基本情况
国家计委、经贸委、外经贸部撤销后,分别组建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和商务部。这一轮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新一轮国资体制改革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由过去的政府部门管资产转向现在的出资人管资产,政府部门管资产和出资人管资产的最大的本质差别就是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这是本质上的变化。第二个特点是由过去通过国企改革来推动国资体制改革,转向通过国资体制改革来推动国企改革,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第三个特点是从一开始就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这次改革有两点跟过去不同,一是立法先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从起草到国务院正式发布就两个月时间;另一点是机构组建从上到下,国务院国资委先设立,再到各省,然后再到地市。
下面我从十个方面介绍一下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的改革思路和工作进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三个重要体系。
第一个体系是国资监管的三级组织体系。现在31个省全都设立了国资委,地市已经设立国资委的将近60%。当初起草《条例》的时候,总认为有一些地市的国有资产基本上卖光了,所以条文里面就没有硬性规定,国有资产总量比较少的地市可以设也可以不设国资管理部门。后来我们很后悔,针对地市国资委怎么设、县里的国有资产怎么办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我去过国有资产量最大的地市和最穷的县,我们把调研结果归纳为要从“四个一块”来考虑市县机构的设立。第一块叫“现有一块”,目前最穷的县,国有资产一般还有2—3个亿,这一块没人管怎么行呢,肯定得有人管。第二块叫“新增一块”,将来政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还要投入一块,一投入就是经营性资产。第三块是“转化一块”,虽然是行政事业性的资产、资源性的资产,但是它转化进入市场运作就是经营性的资产。第四块是“放大一块”,像广东、浙江,在我们概念当中总以为这些地方早把国有资产卖完了,其实不然,现在广东企业国有资产总量有一万多亿,资产总量超过东北三省任何一个省,浙江也是全国的前十位。随着经济总量的放大,国有资产也在放大。因为有这“四个一块”,现在市县国资委的设立既要从当前,更要从长远结合起来考虑。
第二个体系是国资监管的法规体系。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制定并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大概40多件,国资监管的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法规工作体系也正在建立和形成。现在我们的法规工作体系是两条道,一条道是国务院国资委对各省的国资委都有一个法规工作体系,第二条道是国务院国资委对所管的所有中央企业也要建立法规工作体系,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明确进行了部署,与各省市国资委上下共同努力,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在所有的中央企业和所有省市的国有重点企业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现在中央企业已经建立了这项机制与制度的大概有63%。在中央企业当中53家最大的企业,不仅仅要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而且还要有总法律顾问制度。总法律顾问要列进国务院国资委备案干部名单,要向国务院国资委备案,要进入经营决策层,这是从出资人的角度,要求所出资企业要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现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每走出一步都要碰到法律问题,没有这么一支法律工作机制和队伍是走不通的。现在我们有一些中央企业很重视,跟老外谈判或到海外去,身边都带个总法律顾问。现在国外大集团公司的一把手,总有两个人是必带的,一个是财务总监,要算项目投进去后有没有效益,另一个是法律顾问。领导者不都是全才,有专门人才在身边,好多风险就可以防止。
第三个体系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体系。现在国务院赋予了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各省市的政府也把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落到了省市国资委的头上,国资委要把责任层层再往下落实,具体落实到所出资的企业,要形成一条责任的链条,这个责任体系主要是业绩考核。业绩考核是一个落实责任的主制度,跟这个主制度相配套的还有四个制度:第一个是评价制度,就是绩效评价;第二个是薪酬制度,根据评价制定薪酬;第三个是奖惩制度,根据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进行奖惩;第四是应变制度,干的好可能还要给你压担子,干不好的就很难说了,有一些就不一定要你继续干了。业绩考核体系的主要思路就是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业绩考核与薪酬奖惩相配套。
最近,我在中央党校省部长培训班上与7家中央企业的一把手就业绩考核谈了三个观点,第一个是出资人对所出资企业的业绩考核是必须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二个是业绩考核的探索性、改革性、开拓性非常强,要不断深入地进行调研,尽量使其更科学、合理;第三个观点是因为行业太多、太复杂,存在

工作指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木易东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