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
《史记·项羽本纪》
学习目标
一、掌握“一巴掌”文言知识点。
二、如何来评价项羽的悲剧意义给
我们的人生启示。
一高屋建瓴,文本变奏(请以自己的方式重现《垓下之战》的故事)
绝句
垓下群雄围霸王
别姬一曲千古哀
快战自刎真壮烈
为主死节显忠贞
二、水滴石穿,文言质疑(通过诵读,疏通文意标出重点文言现象,
提出疑难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披沙拣金,勾画点评(项羽不是帝王,但司马迁却把他编在“本纪”之中,从中可以
看出司马迁对于项羽的推崇和敬慕,但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英雄人物,选取
本课提到的几个经典场面,我们来开一个小讨论会。你认为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抑
还是一个真正的失败者?)
原诗】 (一)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三)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四、水到渠成,百家讲坛.
项羽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以项王我想对你说:
1) 《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把自己和项羽的成与败归结为::“夫运筹帷帐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 ,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
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解析:在刘邦看来,项羽败就败在其用人制度上的重大失策。(2)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
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解析:杜牧诗句针对项羽兵败事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不能做到能屈能伸,致
使英雄大业失败,杜牧有政治思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
杜牧写这首诗是借题发挥,自我激励,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3)北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解说: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
很困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弟子还会不会在追随他,也很难说。王安石
评价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
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4)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解析:李清照后期适逢金兵入侵中原,大宋采取苟且偷安的政策。李清照流寓南方,丈
夫病死,境遇孤苦,因此赞扬项羽誓不渡江的英雄气概,以不肯过江东讽刺南逃苟安的宋朝统治者。(5)现代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解析: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
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3)北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说: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
很困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弟子还会不会在追随他,也很难说。王安石
评价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
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4)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解析:李清照后期适逢金兵入侵中原,大宋采取苟且偷安的政策。李清照流寓南方,丈
夫病死,境遇孤苦,因此赞扬项羽誓不渡江的英雄气概,以不肯过江东讽刺南逃苟安的宋朝统治者。(5)现代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解析: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
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思考: 1、在这三个场景描写中,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之处,
反复诵读品味。然后任选一处,赏析项羽的性格特征。
(诵读品味并在精彩处做批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垓下之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