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对策思考: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思路
注重政府执行主体的作用
政府执行主体是执行活动的重要因素和执行力的重要来源,发挥着核心作用,
政府执行主体的价值观、利益倾向、认知水平、执行心态及能力水平,往往是决
定执行力其他要素如执行资源、执行机制能否高效运作的主导因素。心态好、对
上级政策认同度高、素质好的政府执行主体,会以积极的执行态度,全面地、认
真负责地、创造性地执行政府任务,可以通过对执行方案、计划以及执行手段、
方法、策略的不同安排,以及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干预,提高政府执行力和政策的
执行效果;心态不好、认同度不高、素质欠缺的政府执行主体,有可能由于缺乏
执行激情和良好的精神,或在利益倾向、价值观、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等诸多方
面的不足,不愿,不会或不敢执行政府的各项任务,甚至妨碍政府执行任务的顺
利、有效执行,就会导致出现执行不力的后果。素质高的执行主体,还可以通过
种种合法途径,如争取到充足的优质的执行资源,或者通过改革政府的执行机制,
使其更加协调、畅顺,更加高效,甚至也可以适应环境,创造更高的执行力;反
之,素质较低的执行主体,则有可能由于方法不当,无法获得足够的执行资源,
或者由于对资源的调配不力,导致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或者无法正确运作政府
的执行机制,影响政府的整个执行活动,从而导致执行力的低下。换言之,任何
一个政府组织,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心态好、认同度高、能力强的高素质执行人才,
其本身所拥有的无论是多么充足的财物资源和多么先进的执行工具都将难以得到
有效利用,甚至有可能被浪费和滥用,变得毫无效益可言,影响政府执行力的提
升。可见,执行主体在政府执行力问题的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决不
能忽视它的重要性。
33
探讨影响执行主体的制度、利益与文化因素
执行主体作为一个人或是一个组织,它的行为及其效果不仅受到自身素质的
影响,而且受到与其相关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组织制度、组织文化以及执
行主体自身利益因素。因此,我们要解决政府执行力问题,只考虑政府执行主体
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要更深一层去了解执行主体影响因素。
制度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工具,用以界定人们的自由活动和自由空间以及
确立人们的行为规范。[37]制度结构为人们进行某一活动设定一个标准和范围,又
为人们确立一套激励的规则和奖惩的办法,人们据此做出利弊权衡,从而做出最
有利于自的选择和决策。不同的制度结构决定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亚当·斯密
也指出,人都是自利的,每个人都是盘算着自已利益的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
驱动人类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然而,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个人追求
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便会无意识地、自觉地增进社会利益。[5]124 因此,制度的健全
与否会从根本上影响政府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的行为,从而影响到政府执行力
的高低。
关于文化,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有定义,即文化是风俗、习惯、特
别是舆论。它的特点有:一是铭刻在人们的内心;二是缓慢诞生,但每天都在获
得新生力量并取代权威力量;三是能够维持人们的法律意识,激活已经疲软的法
律或取代已经消亡的法律。威廉·A 哈维兰在《当代人类学》一书中指出:文化
是一系列规范或准则。当社会成员按照它行动时,所产生的行为应限于社会成员
认为合适和可接受的变动范围之中。[38]组织文化,尤其执行力文化保障执行主体
有效执行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乃至行为习惯的总和。文化是组织的
内部环境,与组织的外部环境同等重要。文化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搭建得固若
金汤才有可能取胜,才有可能提升组织执行力。[39]
“所谓利益,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情和思想使自身的幸福观与之联系的
东西;换句话说,利益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认为对自己的幸福是必要的东西”。
[40]我国学者张康之认为,“一般来说,人总是从自我的利益出发,去认识客体和改
造客体,去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去选择对待社会、对待组织以及对待政府的态度。”
[41]政府执行主体也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在政府执行活动中,他们都会力求获得利
益,并力图把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利益就会成政府执行过程中的
驱动力,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就与利益密切相关了。
34
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对策思考
培育执行主体良好的执行心态
良好的执行者心态,一是表现为政府执行主体必须接受政府组织的信念和价
值观,认同政府组织执行任务的目标和方式。二是执行主体必须有必胜的信念,
相信政策执行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政策执行任务一定能完成。三是执行主体必须
有认真负责和积极向前的工作态度
我国政府执行力问题及提升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