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说点儿道理
学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感悟一点道理
蝉一辈子要经历四个阶段,它的卵在树上孵化为幼虫,然后钻进土壤里,不断吮吸土壤里植物根系的汁液,慢慢长大为若虫,再钻出地面,脱皮蜕壳,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它大半辈子蛰伏在土壤里,这段时间有可能长达十几年。成虫的寿命再长也活不过两个月,然而为了引来异性,好共同完成交配产卵、传宗接代这个庄严神圣的使命,它们使尽浑身解数振翅发声,发出生命的绝唱,毫不懈怠,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要创造人生的辉煌,就要默默无闻地进行长期而艰苦的积累与酝酿,一旦时机成熟,就要义无反顾、殒身不恤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勇前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去履行自己的义务,瞬间迸发自己的光和热。
练笔一——理解议论要贴切有哲理的含义
我曾在野外发现一条变色龙,对它观察了很久。它趴在一段树枝上,脚趾紧紧抓着枯枝,身体一动也不动,也没变过色。它那双眼睛十分奇特,眼帘很厚,呈环形,两只眼球突出,本可各自单独上下左右180度自如转动,可它连眼睛也没动过。我以为它死了,用力向它吹了一口气,它的眼睛眨了一下,原来是活的!
这时,有一只蝴蝶飞过,刹那间,变色龙伸出长长的舌头,闪电式地将蝴蝶粘住,放进嘴里美美地嚼起来。这条变色龙什么都不想动,守株待兔,太懒惰了,这将被自然淘汰。由此,我联想到人。人不能太懒惰,想着天上掉下来馅饼,可以不劳而获,这将会被人鄙夷。
这条变色龙挺沉得住气的,不动身体,不变肤色,不动眼睛,终于把蝴蝶给迷惑住了,得到了一顿美餐。就像我们的警察,在埋伏蹲守追捕罪犯的时候,也要沉稳耐心,不能轻举妄动,自我暴露。
注意:
在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的基础上生发议论,要防止记叙描写跟议论相互脱节,彼此牵强附会,还要防止议论肤浅偏颇,缺乏哲理性。
练笔二——学会援事悟理说理
我们可以从事件的起因、现象、过程、结局、意义、性质、规律或者危害等方面出发,进行相似联想、相关联想或相反联想,把它们跟人的心理、精神、思想、道德、性格、命运等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人生哲理。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人多不一定好办事,只有同心同德,才能形成合力,从而显示出集体的优势。
请你根据杜甫、王之涣、王安石、苏轼或杨万里写登山的诗句,描述登山的过程和见闻,然后谈点个人感受,以此寄寓一点人生哲理
登山看景就好比走人生道路,看人生经历。你们看,诗人登山的经历见闻不同,得到的人生哲理、感悟也就不同。杜甫的《望岳》告诉我们,人要积极进取,到了更高的境界,你就会觉得以前经历的事物是那么平常普通、微不足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苏轼的《题西林壁》告诉我们,站在高处甚至顶峰才能看得远看得清,认识才不会被局限、蒙蔽和迷惑。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则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或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以至盲目乐观,麻痹松懈,而要对未来的曲折困难失败挫折保持警惕。
学会说点儿道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