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
1、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医学伦理学定义:是研究医学职业道德的一门学科,运用伦理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医学科学发展中特别是医学实践中人与人,医学与社会的学问。
学科特点:哲理性从哲学高度,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式对医德进行探讨
综合性与诸多人文社会学科、医学人文学科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实践性来源于医学实践,服务于医学实践,为医疗提供行为指导
“医乃仁术”,医师应是医德高尚的人
“医乃仁术”是儒家思想对我国医学伦理观念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也”,“仁”落实到医学领域就是济世救人。“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
医学和医术,最能体现“仁”之思想、实现“仁”之宗旨: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攻克和治愈疾病,以达到“活人”之目的;医疗行为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高尚行为,是“仁术”,能体现“爱人”之精神。与之相对应的是为医者应有的“仁心”,诸如“人无恒,不可作巫医”、“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的说法实际上都强调了为医者应有恒心厚德,因为只有“仁”的品德,方能实现“活人之务”
由此看来,医学和医术的“仁”的道德属性,是其固有的,不是外界强加于上的。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以求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这其中自然蕴含着医学“仁”的精神。作为医疗活动的承担者——医务人员,更是时时刻刻以救死扶伤为自己的当然职责,在运用医学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过程中践行着医学道德要求,体现着医学和医术的道德本性,可见医学是仁学,医师则是道德高尚的人。
医学实践是医学技术与医学道德的有机统一,医学道德与医学技术密不可分,是医学技术内涵的必然要求。
医学活动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模式,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是研究和维护人类健康,因此,它必然关注伦理道德因素在防治疾病中的价值,舍此,则不能真正实现其防病治病的目的;
伦理学是研究社会生活中的人类伦理行为的,它必然会涉及或者说是不得不涉及医学领域中的人类伦理行为,否则其研究内容就是不全面的。因此,医学道德与医学技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密不可分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相关内容
现代医学中的大量个案和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以及人类防病治病的现实表明:人类的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仅靠生物医学模式是无法完全解释的。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疾病并不是单纯是生物性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受到心理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即使是以生物因素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在流行和防治上也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制约。人类的患病机制已由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向多因单果和多因多果发展。1948年WHO通过的宪章中对“健康”所下的定义,就超越了生物医学的范畴,把人的健康同心理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1977年,美国的医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导致疾病的原因是生物、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因此,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寻找对抗和治疗疾病的办法。
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近年来,这一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理论和具体原则
我国医德基本原则的内容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美德论义务论后果论
具体原则珍重别人的权利,反映某一医学发展阶段及特定社会背景之中的医学道德的基本精神,调节各种医学道德关系都须遵循的根本准则和最高要求。一般而言,我们将医学伦理学的具体原则概括为有利原则、不伤害原则、尊重原则和公正原则
、负效应,以及在社会主义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学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对医学道德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医疗活动的道德价值。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和平等性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和竞争性调动了医疗机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潜力,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可控性则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这些方面的有利条件有助于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医学道德价值的实现,有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首先,良好的医德品质是一种无形财富。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一样,是医务人员的无形财富,可以赢得更多的病人前来就诊,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价值。
其次,良好的医德医风还是一种无形资产。基本的医院建设、先进的设备、高水平的医务人员队伍作为医疗单位的有形资产,可以使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良好的医院形象和医德作风作为
伦理学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