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
题目中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姓名: 赵雪
学号: 09308057
专业: 生物科学
上课时间: 周二上午一二节
联系电话: **********
摘要本文从现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遍存在亚健康这一现象为出发点,以中外中小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模式的探讨为基本导向,进行分析和总结。由此基础上得出要在中小学校中实施一堂好的心理辅导课,应从哪些方面做起,从而使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能促进学生人格和谐的发展,有效地推进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活动模式;品德心育课
前言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随着身体成长和生理机能的逐渐成熟,心理上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学生的心理活动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失调,即所谓的“亚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指导。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从最初的开设心理热线和信箱、开办心理知识讲座,逐步走向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课程。这种心理辅导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由于尚未形成较完善的中小学心理教育体系及较规范的实施办法,在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中往往会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将影响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育者,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心理辅导课程,使课程不仅仅面对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学生,应使课程建立在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需要之上,帮助学生更好适应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全员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形式。
在社会、家庭、班级的三重压力下,许多学生的心理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或障碍,由此使学校心理教育被提上了更高的一个台阶,心理辅导课在这样一种形式下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普遍发展。
一、中外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的主要模式极其特点
(一)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的本质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将心理辅导列为学校教育中的常规工作之一。但心理辅导课与中小学所开设的其他各门课程存在本质的不同,它具有如下的特点:
,它不是要学生掌握一门文化科学知识,而是要直接地影响和干预学生的现实心理状态。尽管在心理辅导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名词概念等,但这是为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服务的,并不是心理辅导的目的。与一般课程相比,心理辅导是由内向外引发学生已有的体验、感受,从而施加影响的过程,而其他课程则是由外向内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强调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分享,从而实现心理转变和改善。
,一般来说,活动的题目和内容越是能够贴近学生实际,越能引起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学生的反映就越积极,心理辅导的效果也就越好。心理辅导课不是独立于学生生活之外的知识或理论体系,而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事件和问题,包括学习、交友、感情等等。
(二)国外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的模式及其特点
西方早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在学校、社区就设立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门诊。在80年代以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到了80年代以后,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工作者才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
心理学论文1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